“鉴定的梳子被调包了”。浙江嘉兴,男子花6806元在拼夕夕买了53把纯银梳子,商家承诺假1赔10。货到后男子拿去鉴定,被告知只有表面一层是银。于是男子将商家、拼夕夕告上法庭,要求10倍赔偿68060元。商户却以梳子被调包了为由拒绝赔偿。8月30日,法院审理了此案。 戴强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则广告,宣称某品牌纯银梳子正在特卖,每把只需128.8元。这种价格买纯银梳子简直就是白菜价,王先生心动了。 何况,商家还承诺“假一赔十”,甚至还提供了鉴定证书,这让他彻底打消了疑虑。 于是,戴强一次性下单购买了53把梳子,准备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可好景不长,朋友们收到梳子不久后,就打来电话说梳子的颜色褪得厉害,看起来根本不像银的。 戴强心急如焚,自己也检查了留下的梳子,发现果然有发黑的迹象。他不禁感到愤怒,立即联系商家要求退款赔偿,却遭到了拒绝,商家甚至反咬一口,说他肯定是掉包后造假骗取赔偿。 无奈之下,戴强决定将此事闹上法庭。他找了律师,一纸诉状将商家告上法院,要求按照“假一赔十”的承诺进行赔偿。可这场维权之路,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戴强将商家和拼夕夕告上法庭后,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审过程中,法庭成了双方激烈交锋的战场。戴强提供了与客服的聊天记录、鉴定证书等证据,坚称自己手中的梳子是假货。而客服在聊天中曾明确表示梳子是纯银999的,且商家在商品描述中承诺了“假一赔十”。 然而,商家并不买账,他们反驳称戴强提供的鉴定过程没有全程录像,无法证明送检的梳子就是从他们店铺购买的。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商家还指出,戴强近年来在裁判文书网上有多起知假买假的诉讼记录,认为他并非普通消费者,而是职业打假人,因此不应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对于这些指控,戴强感到十分冤枉。他坚称,自己的行为是出于对合法权益的维护,而非蓄意敲诈。一审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虽然戴强的身份存在争议,但商家的“假一赔十”承诺是明确的,且商家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梳子是纯银的,因此支持了戴强的诉求。商家不服,随即提起了上诉。 二审中,商家继续围绕戴强的鉴定过程和其职业打假人的身份进行抗辩。但二审法院同样认为,商家的承诺具有法律效力,且戴强提供的证据链条完整,足以证明其从商家处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最终,二审法院驳回了商家的上诉,维持了一审的判决。 戴强的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在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后,公众对职业打假人是否应受消保法保护的讨论愈发热烈。 法院在判决中明确表示,商家的“假一赔十”承诺不违反法律规定,应当视为双方买卖合同的内容。即使戴强确实是职业打假人,这一身份并不影响他根据商家的承诺主张权利。 这一判决反映了法院对商家诚信的重视,以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坚定立场。它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无论消费者的动机如何,只要商家做出了明确的承诺,就应当恪守信用,履行承诺。这也给予了消费者在面对商家虚假宣传时更多的信心和法律支持。 “卖假货的除了赔偿,还应该重罚!”“我支持打假人,因为有这些打假人,我已经避雷了不少坑了,少花很多冤枉钱。”网友看到后愤愤道。 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网购纠纷日益增多,而戴强的案例为类似案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解释和判决先例。它不仅为消费者维权指明了方向,也对商家的诚信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类似的“假一赔十”承诺将成为商家自我约束和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 戴强的维权之路虽然曲折,但最终还是赢得了法律的公正裁决。他的故事不仅让消费者看到了希望,也让所有诚信经营的商家感到欣慰。 而对于那些试图通过欺诈手段获利的商家来说,这个案例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警示。 (文中名称皆为化名) 信源:澎湃新闻——2022.11.3《网购53把“老凤祥”银梳子竟都是假的?商家被判退一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