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新婚之夜,鲁迅掀开新娘的盖头,看到一张狭长枯黄的脸。当晚,他在婚房枯

云孜聊过去 2024-11-15 18:16:29

1906年,新婚之夜,鲁迅掀开新娘的盖头,看到一张狭长枯黄的脸。当晚,他在婚房枯坐一夜没睡觉。四天后,便以唯恐荒废学业为由回了日本。 一封“母病速归”的急信,将鲁迅和弟弟从日本召回了老家,等待他的是一场被安排好的“父母姻亲”,他只能木然的接受这一切。 7月26日那天,他被安上了一条假辫子,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去迎亲。 这场婚礼,除了参加的宾客在笑,一对新人却各有惆怅。 新娘下轿时不慎跌掉了鞋子,滚出一团棉花,那中等大小的绣鞋里,塞的是一双裹的严严实实的小脚。 鲁迅虽然反抗这段婚礼,但已经站在这里就没有再当众闹的理由,他不得不接受新娘是旧式女子的现实,可新婚之夜更让他失望。 哪个文人不期待红袖添香,鲁迅也对新婚妻子抱有一丝的期待。 洞房花烛夜,他挑起盖在朱安头上的红盖头,在闪烁的烛光下,看到一张狭长而秃额的脸,颧骨极高,看着似乎发育不足,还有一些病态。 这让鲁迅期待的心一下子浇上了一盆冰水,他沉默的放下杆子,坐在婚床上不再动作。 朱安也发现了鲁迅的失望,但她知道自己的样貌不讨人喜欢,传统的性格更让她不敢说什么,只能委屈的度过了新婚之夜。 次日,鲁迅便赖在母亲房间不走,鲁瑞劝了他几次愣是不肯回新房。 结果他倒好,直接和周作人一起回了日本。 民国期间,很多文人政要在面对包办婚姻时,都是将老妻放在家中,在外面又娶了心太太,如果不是家中有父母,或许根本不会有人知道他们还有一个包办婚姻的妻子。 鲁迅或许要比他们好一些,但也不例外的娶了新太太。 从鲁迅记载朱安的文章中,他对朱安的不惜不仅仅是外貌上的,更多是在于性格上的不和。有一次鲁迅试图和她说一些外面的事情,说日本有一种很好吃的点心。 朱安说自己吃过、吃过。 可实际上,几乎鲜少未踏出过家门的朱安,又如何能吃到中国没有的东西? 在和朱安真正接触过之后,鲁迅越发觉得他和朱安没有一丝的共同语言,更不喜她的性格。 正值壮年的鲁迅,宁愿穿着单衣单裤躺在木板床上禁欲,也不会碰朱安,甚至连她给自己做的棉裤都不穿。 若说对不起朱安,作为丈夫的身份是这样,可对于鲁迅来说,他给过朱安很多次机会,劝她上学,劝她放脚,甚至劝她改嫁...他做的也足够多了。 朱安却认定了这个大先生,哪怕鲁迅避她如虎。 当朱安得知鲁迅和许广平生下一个儿子后,她开心的说要将对方当做自己的儿子,哪怕自己死了,也有人给烧纸,不会让自己当了孤魂野鬼。 也许,朱安早已经被封建思维缠绕入骨髓,改变对她来说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她不肯放弃鲁迅,鲁迅也无法将她搁置在脑后不管。 正如鲁迅自己说的,朱安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份礼物,她自当好好供养,但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参考信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7-15——《一个世纪的墨客风流》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