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处决死刑犯时,给他吃的断头饭里,都会放一样东西——生肉。 听起来有点瘆人

老烟斗评过去 2024-11-15 18:42:49

中国古代处决死刑犯时,给他吃的断头饭里,都会放一样东西——生肉。 听起来有点瘆人对不对?这块看似普通的生肉,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今天,就带你穿越时空,探寻古代死刑与断头饭的秘密。 咱们先说说断头饭这回事儿。 在各种古装剧里,断头饭那可是相当隆重,鸡鸭鱼肉、山珍海味,跟皇帝老儿吃的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办喜事儿呢!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断头饭可没这么夸张。 它就像咱们今天的盒饭一样,有豪华版的,也有经济实惠版的,完全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和犯人“待遇”。 你想啊,在经济繁荣的宋朝,国家有钱,断头饭的标准也水涨船高,五贯钱的标准,相当于现在的五百块!这都能吃顿不错的了,或许真能让犯人临走前享受一把。 可到了元朝,情况就不一样了,毕竟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对这些繁文缛节没那么讲究,一碗盖饭,再来点小酒,就打发了。 毕竟人马上就要走了,吃饱就行,还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干啥?到了民国,那就更惨了,国家财政紧张,断头饭的费用干脆就由家属承担了。 家里条件好的,还能吃顿好的;家里穷的,估计也就是碗素面了。 你说这最后一顿饭,吃的滋味能一样吗?这断头饭背后啊,也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一方面,是想让犯人走得体面点,算是最后的安慰;另一方面嘛,这经费审批下来,中间难免有人浑水摸鱼,克扣餐标,这腐败的事儿,自古就有。 接下来,说说这块让人费解的生肉。 它可不是给犯人吃的,而是另有用途。 这还得从古代的地府传说说起。 传说人死后要过奈何桥,桥上有个叫孟婆的老婆婆,会给每个过桥的亡魂一碗孟婆汤,喝了之后就忘掉前世今生,重新投胎。 但是,桥边上还有一条恶狗,专门咬那些生前作恶多端的亡魂,不让它们顺利投胎。 所以,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在断头饭里放块生肉,用来喂这条恶狗。 你想啊,狗吃饱了,就不会去咬人了,犯人的灵魂就能顺利投胎了。 这么一块小小的生肉,寄托着人们对来生的美好愿望,也体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 你说古人是不是挺有想象力的? 古人特别迷信“天人合一”,觉得人干什么事儿都得顺着老天爷的意思来,不能瞎胡闹。 就拿秋后处决来说吧,可不是为了赶时间或者图省事,而是觉得秋天万物凋零,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这时候执行死刑才算“顺应天时”。 就连断头饭里放块生肉,那也是为了“顺应天意”,让死者的灵魂少受点罪,好早点投胎转世。 说来也怪,古人一方面怕鬼怕神,一方面又对死刑犯还挺“人性化”。 允许他们临死前见见家人,唠唠嗑,吃顿断头饭,也算是最后一点安慰了。 毕竟人死如灯灭,谁知道下辈子会变成啥?这大概也算是古代社会伦理观念的萌芽吧。 毕竟人都要死了,再怎么着,也得让人家走得体面点。 这断头饭的标准,也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不少变化。 宋朝那可是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断头饭也跟着沾光,那标准,五贯钱,相当于现在的五百块!搁现在,吃顿好的不成问题,山珍海味,鸡鸭鱼肉,只要不是太过分,基本都能满足。 到了元朝,画风就变了。 蒙古人嘛,马上得天下,性格比较粗犷,对这些细枝末节的规矩没那么在意。 断头饭?一碗盖饭,管饱就行,爱吃啥吃啥,没那么多讲究。 到了民国,那就更惨了,国家穷啊,财政紧张,断头饭的费用都得家属自己掏腰包。 家里有钱的,还能吃顿好的;家里没钱的,估计也就碗清汤寡水的面条了。 这最后一顿饭,吃得滋味肯定不一样吧? 要说古代的刑罚,那才叫一个残酷。 什么炮烙之刑、车裂、凌迟,听着都让人头皮发麻。 商鞅变法,让秦国富强起来,结果自己却被五马分尸,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你说这古代的法律,也够奇葩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古代虽然刑罚残酷,但也有它温情的一面。 比如说这断头饭,还有允许犯人临终前见家人,这些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算是古代社会的一点人情味吧。 现在想想,古人还挺有意思的。 他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去另一个世界,所以在断头饭里放块生肉,希望以此来贿赂奈何桥边的恶狗,让死者的灵魂免受折磨。 这脑洞,不服不行!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这只是迷信而已,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0 阅读:554
评论列表
  • 2024-11-16 03:59

    珠海这个杀人狂,能否吃到断头饭?

  • 2024-11-18 22:30

    我猜是不想让犯人吃饱吧?给谁碗里放生肉,谁能吃的下去呢?再说犯人如果吃了,怎么给恶狗吃?如果不吃又怎么带到阴间呢?生肉是畜牲吃的。恐怕是没拿犯人当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