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合流其实道理简单,是利用了对手先出刀不易变向变角度,于是迅速拔刀从合适的角度斩向对手,看似后发,其实更有突然性,而且不用向后挥刀,直接向前出刀,其实更快,如果再观察感应准了对方出刀角度,基本上拔刀斩的同时,避开对方刀刃,斩向对方更近身体部位,更容易先斩中对手。 日本刀法,其实比到最后是比禅定觉照,你与他硬拼是拼不过的, 虽然居合流威名赫赫,但从内修角度我更欣赏新阴流的活人刀。 双刀流的五轮刀是兵家刀,侵如火,掠如风,奇正相生,是另一种中国兵法体系的修养。 但中国刀法,并不逊于日本刀法,日本刀的形制法度,本来就是唐刀改良版,冶炼鍛造技术,也是唐朝传过去的,但中国唐末五代混战多年,冶炼技术反而失传了,但在日本却保留了下来,而刀的形制弧度是为了划切最省力,日本人个子矮小,刀气也小,根据刀的比例也给缩小了点,刀也变窄,但刀背适当加厚,其实唐刀各种形制,都是根据实战需求的,比较出名的唐横刀,就是直刀,和剑差不多,苗刀,与现在苗刀区别不大,陌刀已失传。还有破甲刀,就类似现在的日本刀。 其实当时是战场需求,有针对性,刀的型制与刀法都有针对性,因为对方有护甲,刀正好能从对手甲缝插进去,或者切开连接护甲的皮带,横刀,陌刀是硬斩,苗刀,破甲刀不是,刀尖弧度是千万次经验积累出来的。 而日本冷兵器时代,刀的型制刀法是学了去,但日本的国力与唐朝比可真是差太多,日本的铠甲也比唐朝差远了,有些刀法并不需要,人种基因个子也小,低层武士甚至没有马匹与护甲,反而街头浪客刀法更适合实战,所以,刀型制,刀法许多改良。 但是可以这么想,日本人明朝的倭寇,开始一对一刀法很厉害,碰到戚继光的鸳鸯阵,战损比竟然是一千比一,一对一碰到俞大猷教的功夫,立马就落下风,假设要是碰到的是唐军精锐,还有法打么?要知道戚继光鸳鸯阵是化之李靖的六花阵,而唐军精锐包括重甲骑兵,轻骑兵,车帐兵,都配连弩,马槊,唐刀,步兵的精锐都配护甲陌刀,打仗布阵时,根据各种战场形势,毡帐车是挡箭羽的,重骑兵冲阵,轻骑兵侧翼包抄,步兵列墙阵,后面有床弩队。长途跋涉时步兵也是乘帐车,打仗时,才重甲陌刀结阵,高仙芝两万唐军就敢去拼大食十几万骑兵,假设倭寇如果碰到精锐唐军,战损比碰到鸳鸯阵还要惨。 而他们的刀法,如果碰到李嗣业式的陌刀,瞬间劈得人马俱碎,什么刀法也没用了,刀的长度重量,挥刀的速度力量,刀的硬度,锋利度什么都比不过,什么刀法都没有用了。人家唐军一挥刀,倭寇只恨跑得慢了就行了。 实际冷兵器时代打仗也拼国力,我仔细研究了历史诸朝军队,发现最聪明最能打的就是东汉与唐两朝,东汉到末年,天下大乱,一个诸侯的部队往往就横扫邻国。 而唐朝的军队,常常以小胜多,国力真的是万国来朝。 世人往往以为元朝蒙人骑兵最厉害,其实蒙古族碰到的时代是欧洲诸小国,而宋朝却是末世,兵不强,马不壮。而且宋朝的军事体制就不利于打游击战。但是即便这样,忽必烈,打襄阳打了十六年,如果元朝军队碰到的是唐朝军队,假设忽必烈碰到是郭子仪的朔方军,或者高仙芝的安西军,甚至安禄山的范阳军,元军不一定能打过唐军,二者差别最大的就是重甲军,与战斗纪律意志,唐军战损比达到百分之六十都不撤退,是冷兵器时代最高。而打法也是最高级的,以李勣追击突厥为例,李靖击溃突厥大军后,让李勣,张宝相,苏定方,等将领去追击突厥,其实突厥当时虽败,如果聚拢起来,至少能聚拢七八万人甚至十几万人,但李勣等将领根本就不给他们机会聚拢,四方派出侦骑,把轻骑兵分作很多拔,轮流的追击突厥主力与几股比较大的势力,不让歇息,其实唐军当时虽胜,但人数仍处劣势,但愣是实行狼群赶牛打法,轮番的追,一直打,不让突厥残部聚拢,形成战力。而且,也不硬打,只突然袭击吓唬,也不多杀伤,这样追了七八天后,突厥大部分零落小股部队被消灭或投降,因为不降没粮草没指望了,聚又聚拢不起来,眼啾着唐军不打,自己也累死了,如同几十只狼,赶着几百只牛,一直追一样,突厥可汗被追得真没办法了,部队聚拢不起来,一还击想硬拼抗一下,唐军轻骑兵后撤,重骑兵就围了上来,又拼不过,因为唐军重骑兵马都披了链甲,根本就不避锋矢,突厥不但可汗被打服了,下面的将领都被唐军打草鸡了,最后都投降了。 与元朝军队不同的是李靖认为,多杀不如让突厥管理突厥地方,省的唐朝去管理,多杀无意义,便上书李世民。这是元朝军队所不及的。 至于刀法么,时代不同了,健身其实最好。真打八卦大刀里藏剑法挑撩,相当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