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冬,抗联总指挥李兆麟把还未满一岁的儿子遗弃在冰冷的山林之中。这个举动让妻子心如刀绞,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抱回,却遭到了李兆麟的怒斥,绝不能抱回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狠心? (信源:新浪网海外网——李兆麟:一定是有万般无奈当年我才将你放在雪地里2017.4.5) 凛冬,白山黑水。 这片土地,滋养着坚韧的民族,也铭刻着英雄们的血泪史。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铁血男儿李兆麟,如长青之松矗立于白山黑水间,坚韧不屈。提及东北抗日联军,便是一个在苦寒之地持之以恒、铁血战斗的集体,他们是中华民族不朽抗战的缩影。 李兆麟,作为这支英勇之师的领袖之一,他的英名与抗联的史诗般历程交织缠绕。而讲述他与妻子金伯文的一段战地情缘,恰似在冰冷的历史里,闪耀着温馨而悲烈的人性光辉。 一九三七年,中华大地战火纷飞,河山破碎。 在这时李兆麟与金伯文缔结良缘,他们的结合并无华丽的仪式,无悠闲的蜜月,唯有共同的救国抱负,让两颗彼此牵挂的心紧密靠拢。 他们深信,国难当头,私情宜暂放,救亡图存乃首要。然而,残酷的战争无情地践踏了他们的幸福憧憬。 一九四零年,金伯文身怀六甲。 对李兆麟而言,这既是欢愉,更是忧虑。在这漫天冰雪、日寇紧逼的环境下,如何保障孕妇与未出生婴儿的安全? 东北的寒冬,冷冽而残酷,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在密林深处与敌人周旋。战士们忍饥挨饿,以草木充饥。 金伯文这位坚毅的朝鲜族女杰,同样和战士们共度时艰,身处饥寒交迫之中。她深知,她必须同时守护自己与腹中胎儿的安全。 一九四一年的冬日,东北严寒刺骨。在那简陋的帐篷中,金伯文迎来了新生儿的降生。婴儿甫一落地,日寇紧随其后。 为不拖累抗联队伍,金伯文忍着分娩后的剧痛,将脐带绕腿,跟随着队伍继续奔逃。那个在冰雪中诞生的婴儿,日后也加入了抗联的行列。 他那微弱的啼哭,不仅宣告了自己的生存,也为这支饱经风雨的队伍带来了些许安慰。 战士们对这个婴儿心生喜爱,视他为希望的象征。但婴儿的哭声同时也引来了日军的注意。在这寂静的山林中,哭声显得格外响亮,容易暴露队伍的位置。 李兆麟凝视着怀中的婴儿,皱眉深思。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面对现实的压迫,李兆麟最终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为了确保队伍的安全,为了护佑更多的战友,他不得不将这个婴儿托付给他人。这是怎样一种悲壮的抉择…… 金伯文从昏昏沉醒中惊恐发现孩儿无影无踪,心中万分焦虑。 当她得知孩儿被遗弃的残酷事实后,心如刀割,她渴望狂奔进山林去寻回孩子。李兆麟却拦在她面前,口吻严肃:“你若把孩子带回,我绝不手软,定会枪杀他!” 金伯文愣住,惊愕丈夫的心硬如铁。李兆麟内疚地解释:“为了全局的革命事业,为了无数无辜的孩子们,我别无选择。我不能让我们的私情,使更多同志白白送命。”金伯文默然。 她深知丈夫肩负的重担,也明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孩子已远,她只能将那份心痛深深埋藏。 幸而,被遗弃的婴儿被一位资深战士发现并收养,得以生存下来。而李兆麟则继续引领着抗联,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 1942年,在一次突破重围的战斗中,李兆麟不幸丧生。他用自己的逝世,践行了共产主义者的坚定信念与至高理想。 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李兆麟与金伯文的经历,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家庭的典型写照。他们为了民族的自由和国家的解放,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奉献。 这种奉献精神,是中华文化中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抗战的成功,是无数壮士的血肉付出和牺牲所铸就的。 这些英雄的事迹,不断激励我们追求理想,不断努力,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迈进。李兆麟,这位东北抗日战场上的英勇人物。 他在军事指挥上显露才华,身为父亲亦充满温情,为了国家和人民,他做出了痛苦的割舍。他的选择,让人感到悲从中来,又对他的高尚情操充满敬意。 金伯文,一位坚韧的朝鲜族女性英雄。她为了革命理想,为了抗日事业,甘心舍弃了自己的骨肉。 她的贡献,同样崇高,让人心生敬仰。他们的故事,既是抗日战争史册上一段凄美的篇章,也是英勇抗战者的颂歌。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付出了巨大代价。 李兆麟将军的牺牲,是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 他的奉献精神,鼓舞着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李兆麟将军和金伯文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浪花。 但正是这无数个小浪花,汇聚成了波涛汹涌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