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熊猫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那年竹子开花,断了熊猫的粮食,它们正遭受饥荒的威

书竹随心过去 2024-11-16 14:01:31

我与大熊猫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那年竹子开花,断了熊猫的粮食,它们正遭受饥荒的威胁。台湾来的音乐人侯德健专门创作了歌曲,程琳稚嫩的歌声打动了无数人。本来生活在美姑县大风顶的一只熊猫或许听见了凄美的歌声,知道人们会伸出援助之手,呵护它,给它食物,径直从野外跑到一户农民家中。它被关在一个铁笼子里,对丢在它身旁的绿色竹叶根本没有食欲;挤在围观的人群中间,我们都很想靠得更近,看清楚它可爱的模样,又生怕它冲出来咬人一口。人们担心它身子受伤或者患病,把它从挖侯乡请到县城,在林业局观察诊治;无恙后又把它送回山野,放归森林之中。还有一次,我们陪外地来的记者去自然保护区住了两夜,抱着偶遇大熊猫的美妙愿望。后来,无论在成都动物园、上海动物园看到熊猫,还是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雅安碧峰峡见到更多的熊猫,我个人觉得,似乎都没有美姑县的那只漂亮了,尽管它当时病恹恹地没有精神。 2019年4月1日,是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都知道了法国人阿尔芒·戴维,1869年3月11日在四川雅安邓池沟李姓人家看到花熊皮毛,约十天后见到花熊幼仔尸体,4月1日收到活体花熊并于当晚写下寄送巴黎的发现报告,后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鉴定为动物新种“黑白熊”的故事。据动物分类学规定,发现活体并作出鉴定,才算完成新物种科学发现。所以,大熊猫的发现日期就定在那一天。 当然,这本书不是讲发现熊猫故事的。作者夏勒博士,是第一个受委托在中国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进行熊猫保护工作的西方科学家,也是第一个得到中国政府批准进入羌塘无人区开展熊猫研究的外国人。他1933年生于德国柏林,是美国生物学家及环保人士,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三位野生动物研究学者之一。从1980年开始,他在四川山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熊猫研究。他将当时与中国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的来往以及各种生活小故事娓娓道来,为今天的读者重现了那个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思想开始解放的特殊历史时期。 《熊猫明历险记》 蒋林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第1版 定价:48.00元 2019年是大熊猫发现150周年,四川作家蒋林说,他要用这部作品向阿尔芒·戴维发现大熊猫150周年致敬。 1937年,一只还不到一岁的名叫明的大熊猫被非法捕捉,并贩卖到英国,寄居在伦敦动物园。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全世界打响,疯狂的德国人对伦敦发起了大轰炸。在人心惶惶时,明积极、乐观和勇敢的形象,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最终,英国人全民一心,打败了德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遗憾的是,在盟军赢得二战胜利的前夕,明在一个暴风雨之夜去世。但是,70多年来,人们从未将明遗忘。2015年,大熊猫明的雕像在伦敦动物园落成,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作为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熊猫明历险记》向读者传递着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及勇敢面向未来的坚强信念。这部作品里,大熊猫明在任何艰难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