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作家马尔克斯来华,突然对着钱钟书等学者怒斥道:我死后150年,不准你

事友看过 2024-11-16 16:32:33

1990年,作家马尔克斯来华,突然对着钱钟书等学者怒斥道:我死后150年,不准你们出版我的作品!谁能想到,马尔克斯的这一宣言,终成无数中国学者心中的遗憾,他们暗自思忖:为何如此伟大的作品,将无法在中国的书架上存在? (参考资料:中国网资讯——马尔克斯讽刺钱钟书:原来各位都是盗版书贩子,我死后150年,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百年孤独》!2023-09-02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世界文学界享有盛名。 他的作品,比如《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等,火遍全球,影响力巨大。 这位文学巨匠和中国的关系,却一度因为盗版问题而变得微妙复杂,甚至一度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段历史,就像一部充满戏剧性的拉美小说,交织着误解、冲突和最终的和解。 二十世纪末,风靡全球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访华,此时的中华大地正沐浴在经济改革的春风中,文化领域亦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在那个中国尚未加入国际版权公约的时代,版权意识尚未普及,盗版现象遍及各地。 从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到书海铺陈的摊位,非法复刻的图书多如牛毛,《百年孤独》这样的经典名著也难逃此劫。 据传,马尔克斯某次在南京的随意溜达中,偶然撞见了盗版市场的猖獗,内心的震惊与失望溢于言表。 这段插曲彻底颠覆了他对中国书业的印象。在随后的一场文化论坛上,他毫不掩饰对盗版行为的愤慨。 虽“满座皆是盗书者”这句传言真伪难辨,但大师对盗版问题的愤懑与忧虑却是不争的事实。 有传言称,马尔克斯的作品在未来一个半世纪内都将禁止入华出版,此言可能出自研究西班牙语文学的资深学者陈众议之口。时间来到了1996年,那时的中国已然是《世界版权公约》的一员。正是在这一年,陈众议在西班牙的某书展上与马尔克斯谈及版权事宜。 尽管此时中国已入公约,但国内盗版现象依旧肆虐,使得马尔克斯心生愤怒,对中国出版界的不良印象愈发深刻。 “一个半世纪”的禁令或许并非马尔克斯本意,更像是愤懑之情的极度夸张表达。媒体的报导与传播可能加剧了这种情绪,进一步激化了马尔克斯与中国出版界之间的矛盾。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盗版之风的横行?原因复杂,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 当时中国尚处发展中国家行列,许多人负担不起正版图书的高昂价格,对他们而言,盗版图书成为了汲取知识和文化的无奈之选。 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对版权保护的认知度并不高,许多人对盗版的危害性视而不见,见怪不怪。 作家群体对于盗版问题也意见纷呈。余华等作家就曾公然宣称,盗版在中国的泛滥的根源在于贫穷。在他们看来,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盗版图书满足了大众的阅读渴望。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洪流中,余华作为一名杰出的作家,曾就盗版书问题发表过颇具争议的言论。 他所持的观点——盗版书有助于作家作品的广泛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公众的心弦,哥伦比亚著名小说家马尔克斯则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面对盗版现象,他的反应充满愤慨,这不仅因为盗版行为侵犯了他的版权,更因为此举伤害了他的创作初衷。余华与马尔克斯之间的这种分歧,反映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版权问题的不同解读与感受。 时光荏苒,中国社会对于版权保护的意识在逐渐加强,这种变化亦影响了马尔克斯对中国盗版问题的看法。 随着对中国情况的深入理解,马尔克斯不再只是将目光停留在盗版带来的损失上,他开始看到中国市场对于他作品的热情与潜在价值。 这种态度的缓和,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经典出版社的创始人陈明俊。 他痴迷于马尔克斯的作品,自2002年起便一直致力于争取中文版权的授权。即使最初的尝试并未得到回应,陈明俊依然未有放弃,相反,他坚守信念,终于用诚心打动了马尔克斯及其经纪人。 在陈明俊的不懈努力下,2010年,新经典出版社终于成功推出了《百年孤独》的中文版,该书的发布无疑在马尔克斯与中国读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此次成功不仅拉开了中拉文学交流新篇章,也对版权保护和打击盗版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与反盗版斗争均面临巨大的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靠法律制度的完善,还需在公众中普及版权知识,强化版权意识。 通过加强教育,使公众认识到盗版的危害,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版权保护的认知也日益加深,正版书籍的接受度上升,盗版书籍的市场逐渐萎缩。这为中拉文学交流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环境。 展望未来,在中拉两国文化交流的进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彼此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尊重,版权问题将不再成为障碍,而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势必进一步拓展。 文学能帮两国人民互相了解文化,增进友谊。 马尔克斯与中国的“恩怨情仇”,最终以合作告终。

0 阅读:87
评论列表
  • 2024-11-16 20:46

    呵呵了,这书,别来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