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喘不同病证方剂的辨析 在中医治疗咳喘相关病症中,多种方剂各有其适应证和特点。 麻黄汤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此乃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肺气失宣所致。麻黄为君,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得以宣畅,为驱散表邪之关键。 小青龙汤 针对外寒内饮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等。外有风寒之邪,内有水饮停聚,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使外寒解,内饮化。 止嗽散 用于风邪犯肺之咳嗽证。咳嗽咽痒、咳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等。风邪侵袭肺系,肺气失和,止嗽散疏风润肺、止咳化痰,轻宣肺气,止咳而不敛邪。 麻杏甘石汤 适用于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等。风邪化热,壅遏于肺,麻杏甘石汤清热宣肺平喘,使肺中邪热得清,肺气宣畅。 败毒散 针对气虚外感风寒湿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等。此为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扶正祛邪兼顾。 十枣汤 可治悬饮和水肿。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等悬饮之症,以及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等水肿表现。其通过攻逐水饮来消除悬饮和水肿之患。 泻白散 用于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等。本方能清泻肺热,平喘止咳,使肺中郁热得清,喘咳自止。 葛根芩连汤 针对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等。外邪未解,热邪入里,葛根芩连汤表里双解,清热止利。 生脉散 可治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也用于温热暑热伤气耗阴证。久咳不已、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等。其益气养阴、敛汗生脉,使气阴得复,肺气得养。 百合固金汤 针对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滋养肺肾之阴,清热降火,润肺止咳,使肺肾阴液充足,虚火得降。 炙甘草汤 用于虚痨肺萎及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等。滋养阴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 苏子降气汤 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等。降气平喘、祛痰止咳,兼能温肾纳气,使上逆之气得降,下虚之肾得补。 定喘汤 功能为宣降肺气、清热化痰。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使肺气宣畅,热清痰化,哮喘自平。 咳血方 用于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使肝火得清,肺金得宁,咳血自止。 杏苏散 治疗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等。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使凉燥之邪得解,肺气宣畅。 桑杏汤 适用于外感温燥证。头痛、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以缓解温燥伤肺之咳嗽。 清燥救肺汤 针对温燥伤肺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等。清燥润肺,使肺金得润,燥热得清。 麦门冬汤 可治虚热肺萎和胃阴不足证。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喉干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等肺萎之症,以及呕吐、呃逆、口渴咽干等胃阴不足之象。滋养肺胃,降逆下气,使肺胃之气得降,阴液得复。 真武汤 用于阳虚水泛证和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等。温阳利水,使阳气得复,水湿得化。 二陈汤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等。使湿痰得化,脾胃之气得和。 临床应用中,需准确辨证,才能选择合适方剂,发挥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