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中俄博弈

陈威说 2024-11-16 17:21:47

十九世纪中后期,清政府遭遇了西方帝国主义的连番侵略,不得不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丧失了大量的国家主权。

与中国毗邻的俄国在这一时期也不甘落后,趁机侵吞了中国大量的土地,是西方各国在中国获益的国家。

当清政府深陷与太平天国、北方捻军的征战中时,俄国趁西北部的回族之乱占领了新疆伊犁,进而又扩大到新疆的西部地区。在中国的东部,俄国趁乱强占了黑龙江以北及乌苏里以东的大片领土。

面对俄国的步步紧逼,清政府内部对是否收服新疆起了纷争。

左宗棠一派认为,祖宗留下的土地,子孙不能放弃。而且,如果放弃新疆,陕甘就难以保卫。陕甘丢失,山西就难以保卫。长此以往,俄国的势力就可以一路蚕食到华北地区,清政府将难以应对如此巨大的危机,势必面临亡国的厄运。

李鸿章一派则认为,自中国在乾隆年间恢复对新疆的占领后,就没有得到过任何好处,白白耗费了大量的军费。

而且,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不再西北,而在东南沿海,不但西方帝国主义通过沿海地区进攻中国,一水之隔的日本也虎视眈眈,早晚必然酿成大祸。

因为现在国家财力有限,只能把这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国家财富重地的东南海防上,而不是遥不可及且地贫人疾的西北地区。

虽然李鸿章的言论更加有道理,不过从后来的事实来看,左宗棠对新疆的征战取得了成功,虽然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但也是值得的,毕竟保住了国家的新疆。

而李鸿章在对日本作战的失败,也侧面证明了他的战略的失败,耗费的资金不但大,而且是负收益,所以李鸿章虽然有正确的思路,但执行层面出现非常大的失误,这是他的悲哀,因为他没有像左宗棠那样抬棺出征的勇气,可能就是他们之间的差距吧。

毕竟高手之间势均力敌,只要有一点比对手强就可以获得完胜了。

左宗棠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还是要通过外交手段来确认战果,没想到清廷派去的崇厚是个饭桶,居然把伊犁以西的土地及其他险要割让给了俄国,并且出让了大量的主权。

清政府大为光火,准备继续战争,以解决问题。俄国见状也针锋相对的排兵布阵,并且派远东舰队到日本海威胁中国。

清政府一时难以决策,在士大夫阶层一片战争的呼声中,李鸿章心知不好,知道如果自己去反对战争,必然会被骂成猪头。

机灵的李鸿章找来常胜军的戈登,让这个英国人来分析战争形势。戈登对清政府讲,中国与俄国作战要付出三个代价:

1.要迁都西安,北京不安全,有失陷的危险。 2.与俄国的战争至少要10年。 3.清政府要有垮台的思想准备。

清政府顿时气馁,于是又转而与俄国议和,终于在青年才俊曾纪泽的努力下,将崇厚出卖的国家主权一一要回,让腐败不堪的清政府终于在世人面前硬气了一回。

清政府在与俄国的交涉中,是军事和外交两手都硬,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收回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

可是腐败的清政府没有那么多像左宗棠、曾纪泽的军事和外交人才,不久在中法战争中,不但战争中一败再败,后来虽然有老将冯子材力挽狂澜,最终惨胜法军,但是无能的清政府却在后来的外交谈判中,将国家在越南的权益全部出卖给了法国,等于是战争胜利了,目的却没有达到,被人讥笑为“不败而败”的战争。

所以说,晚清时期的中国,是全面的落后,因为人才的匮乏,即便有好的机会,也会被轻易的抛弃,导致国家主权和权益被外人随意的宰割,而无力反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