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儿子都不成器,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下一首“骂儿诗”,道尽天下父母的无奈。公元40

雨松看历史文化 2024-11-17 11:11:38

5个儿子都不成器,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下一首“骂儿诗”,道尽天下父母的无奈。公元405年,40岁陶渊明第五次辞职,正式归隐田园。陶渊明的祖父、姥爷和父亲都曾在朝为官,因此陶渊明童年生活富足,并受到了良好教育。 但在他8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家道中落。好在,陶渊明满腹文采,29岁时因《闲情赋》一文,爆红江湖,得到王羲之儿子王凝之赏识,得到一份肥差。 可没几个月,陶渊明就发现王凝之是个草包,不值得跟随,便愤然辞职。此后十年,陶渊明在官场和彻底躺平中间,来回摇摆。 一方面,他有五子一女,总得有个稳定收入养家糊口。但另一方面,陶渊明生性向往自由,且气节高,不甘愿为五斗米折腰,实在适应不了阿谀奉承的官场。 所以,陶渊明40岁之前,常常是得到一份官职,干几个月,接着躺平在家,等家里快揭不开锅了,再利用人脉找一份闲差。这样周而复始,持续了十年之久。 终于,40岁这一年,陶渊明胞妹过世,他借此辞官,彻底归隐田园。田园生活的前两年,陶渊明利用之前的微薄积蓄,过得还算清闲。每日种种田,种不好无所谓,有美酒陪伴,便能诗兴大发。 可好景不长,田地遇蝗灾,庄稼没有收成,陶渊明常常饿肚子,天冷了,也只能披旧衣服。更大的问题是,他的五个孩子,在他放养的情况下,没一个有出息。为此,他写下一首《责子》,大吐苦水: “白发被两髻,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意思是,我现在老了,可我的五个儿子,没一个会读书的。大儿子阿舒16岁,他的惰性无人可比。二儿子阿宣15岁,从来不爱读书识字。三儿子和四儿子是双胞胎,都13岁了,却连6和7都不认识。小儿子9岁,是个吃货,除了吃其他啥也不想。这都是命啊,我也没办法,只能借酒消愁。 这首《责子》,陶渊明写尽了儿子不成才的无奈。但其实,这都是陶渊明教子不够坚定的结果。 陶渊明长子阿舒刚出生时,陶渊明写过一篇《命子》,这部作品用大段笔墨描述了陶家祖上的荣光。陶渊明希望用祖辈们的辉煌,激励儿子们成才。 可在最后一句,陶渊明又补充说: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意思是我当然望子成龙,但如果你真成不了才,那么也无所谓,没关系。言外之意就是,读书能读就读,读不进,健康平安长大就行了! 这种不坚定的育儿原则,和陶渊明本人的行事风格一致。他受儒家影响,自然希望能入仕途,安民济世,可他实在无法违背本性。田园、自由和浪漫才是陶渊明的人生追求。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