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在农村家里的零花钱主要是靠鸡屁股。一家养六七只鸡,一天就可以下五六个鸡蛋。 我记得那时候一个鸡蛋换一斤小葱,一斤小葱摘一摘,洗一洗,一家就可以就一顿饭。 有时候把小葱洗了切碎,放上点盐,我娘给我们腌小葱,喝玉米粥,吃高粱饼子。达到这个生活水平,那已经是70年代初期的事儿了。在60年代,吃不上高粱饼子,一般都是菜饽饽。 那时候,隔几天要到供销社去卖一次鸡蛋,鸡蛋多少钱一斤我忘了,我去卖的时候很少,一般我娘都是让我哥或我姐去卖。 记得有一次,我姐不小心在卖鸡蛋的路上,弄破了一个鸡蛋,人家供销社不收,拿回家来。全家人都舍不得吃,我娘用开水煮了一下,这个鸡蛋给了我,因为当时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我拿在手里也舍不得吃,剥开鸡蛋皮,看了又看,舔了又舔,就是舍不得咬一口。 那时候,家家养鸡,那真是散养鸡,没有专门饲料,就是吃菜,吃麸子。所以那时候的鸡蛋非常好吃,蛋黄的颜色和现在鸡蛋的颜色都不一样。 鸡蛋多好吃,也没有舍得吃鸡蛋的人家,最多是把鸡蛋腌起来,等农忙时人们下地咸鸡蛋就着干粮吃。当然,这都是讲究和富裕人家。 普通的人家,鸡蛋都交到供销社,换点钱,买油盐酱醋和针头线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