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人提到了由罗中立创作的《父亲》,这幅画属于大尺幅超写实肖像油画,画中人物

睿诚随心生活 2024-11-18 09:34:27

前几天有人提到了由罗中立创作的《父亲》,这幅画属于大尺幅超写实肖像油画,画中人物是一位普通农民,头裹白布、手端旧碗,在阳光照射下满脸黝黑,脸上布满了似岁月刀刻出、又似五线谱谱写的皱纹,耳朵上还别了一只圆珠笔 没看过这幅画的去欣赏一下 这段时间慢慢的不知道写什么了,以前的路径都有点不太喜欢和适合 一是阅读,只要读都能写但跳不出作者的逻辑框架,很多时候是慷他人之慨 二是热点,上网就避不开各类热点,都可以跟,但刷多了,很多蹭热点的视频,面目可憎 三是,自己的思考,好些有趣的话题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出好一点的固话题和文 四生活,都非常固定,看店,看视频,看书,写东西大概这样子 …… 一度有这么一个想法,要不放弃算了,因为几年前提笔写,是突然间涌现很多想说的东西,想要表达,想要思考,想要梳理,也带着非常多的疑问等 现在放弃,那么等再次有涌现之感又提笔,这也不行 如果以后都没有这样的感受了,那这辈子不提笔了么? 那不能呀,最后只有一个选择,继续写呗,实在没写的,就从打开记事本开始,然后敲两下键盘,再然后写一个词,譬如最近想写的“亲密关系了 前天,看到一个前辈和人聊文化艺术,觉着还不错,解了一些疑惑 也就是我们的创作表达,要多反应我们的文化,历史,反应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多把目光看向老百姓 这里提一些典型案例,譬如前段时间的一部电视剧《凡人歌》,大概讲的是“身家上亿的投行总裁,住着200平的大平层,开着90万的路虎,追求一个32岁的离婚女。” 这类案例还非常多 很基础的一个要求就是我们的艺术,大多要求是“人民的艺术” 特别典型也特牛逼的就如开始提到的《父亲》 ,这个油画形象过去很多年了,依然能触动人心,没怎么读过书的也能看出点什么,其实,以前曾有一个想法,为父亲写一首诗,但看到《大堰河,我的保姆》后,突然发现自己写不出这么好的东西,不会画,不会唱,那怎么办 暂时放弃吧,有很多人民艺术家把这些表达得非常棒,以后再用自己的笔写特别真挚的《父亲》 就像罗中立画的父亲,耳朵上的圆珠笔,堪称点睛之笔 父亲老了,思维迟钝了,父亲每天操劳,但是他还是在劳作之余写写画画,或者学一点什么东西 还有一个典型的刀郎,小时候大街小巷听的都是刀郎的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西海情歌》等 后来因为坐椅子上亮灯转身的一些人打压,去了新疆,多年后再创作的作品,依然非常受欢迎,譬如播放上亿的《罗刹海市》,在媒体上播放达几十亿,最近在好些城市开演唱会,穿短袖,工装裤,一副眼镜,一支话筒,没有伴舞,几乎没有嘉宾,就这样,现场也依然火爆,尽管嗓子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 他们的歌是老百姓听得懂的,喜欢听的,会一年又一年的听的 所以这时候,有了新的想法,以前写的一些故事“凡人歌”系列,方向是没问题的,只不过要牢记的是为别人服务,要继续学习历史,继续深入到人群中,并且要求真务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