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大典上,一位僧人和开国元勋并肩站齐,日军攻占桂林时,他挥刀斩杀了130多名日军,杀红了眼怒吼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周恩来总理也曾亲笔为他题词:上马杀敌,下马念佛!
“和尚也杀人?”
这恐怕是很多人听到巨赞法师故事的第一反应。
抗日战争,烽火连天,一个出家人,一把屠刀,130多个日寇亡魂…这些关键词拼凑在一起,冲击力十足,也足够吊人胃口。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1927年,潘楚桐怀着青春的热血和对知识的渴望,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初入大学的他,一如许多寒门学子,抱着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梦想,勤奋钻研,孜孜不倦。
大学的课堂充满着丰富的知识,开阔了他的视野;而校园之外,时代的风云变幻也悄然改变了他的思想。
社会上充斥着贫富悬殊的惨状、帝国主义的压迫与军阀的争斗,令这个年轻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时代的召唤。
在学校期间,他受到了先进思想的熏陶,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龄人。
他逐渐认识到,仅靠个人的奋斗难以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命运。
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集会、阅读进步刊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秘密传播革命思想。
潘楚桐在心中埋下了坚定信仰的种子,立志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解放事业。
面对现实,潘楚桐意识到,知识和理论必须付诸行动,才能真正改变现状。在大学尚未毕业之际,他毅然决定告别校园,返回故乡江苏江阴。
他觉得,脚踏实地地在自己的家乡做些实事,比任何高谈阔论都来得更重要。
回到江阴后,潘楚桐成为一所小学的校长。他认为,教育是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重要阵地。学校虽小,却承载着他的大志向。
在这里,他不仅教学生们知识,还以爱国精神鼓舞他们,让孩子们知道“国”这个字背后的责任和使命。
他还组织教师们开展爱国教育,通过讲座、演讲和课外活动,让教育的火种传播得更远。
随着日本侵略的步伐日益加快,潘楚桐看到了民族危机的迫在眉睫。他决定不再局限于校园,而是带领学校的教员们走上街头。
他们高举旗帜,穿过江阴的大街小巷,号召民众觉醒,反对侵略与压迫。他们喊出的口号响彻街头巷尾,成为当时最为响亮的爱国呼声。
每一次游行,潘楚桐都走在队伍的最前方,眼神坚定而充满力量。他告诉身边的人:“只要我们还有一点力量,就不能沉默,哪怕用声音也要唤醒这片土地。”
很快,一纸对潘楚桐的通缉令覆盖了整个江阴城。
他的名字被挂在各个街角的布告栏上,成为所谓“危险分子”的代名词。
为了活下去,他逃到了杭州灵隐寺,做了和尚,法号巨赞。
这可不是简单的逃避,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战斗。
巨赞法师出家后,依然记得自己的责任。
全面抗战打响后,他辗转福建、广东,四处奔走宣传抗日,还发动僧侣投入救国活动。
为了抗日,他成立了佛教抗战协会、佛教青年服务团和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等组织,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抗敌。
这可不是简单的敲木鱼念经,而是真刀真枪的干。
1944年,日军进攻桂林。
桂林告急!
巨赞法师毫不犹豫地冲上前线。
他带领乡亲们拿起家伙什儿,跟侵略者干上了。
他可不是只会讲道理的文弱书生。
在一个村庄里,他带领村民自制武器,设下陷阱,伏击日军小队。
战斗打响,巨赞法师身先士卒,挥舞屠刀,杀敌130多人。
为了保护众生,我不得不这么做。这苦难,我来承担。
这句话,掷地有声,震撼人心。
日军士兵们都听说过巨赞法师的英雄事迹。
一个身披白袍的“杀人和尚”,让日寇闻风丧胆。
连周恩来总理都对他赞赏有加:“上马杀贼,下马礼佛。”
这可是官方认证的牛人。
朋友叫他放下和尚身份,全力抗日,但他没答应。
他觉得救国不止一条路,佛教也需要人奉献。
做好宗教,同样能利国利民。
这可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奉献。
1945年,抗战胜利。
巨赞法师回到灵隐寺,潜心佛法。
1949年,新中国成立。
他代表佛教界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还登上天安门观礼,亲历了这历史时刻。
他是开国大典上唯一的僧人,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
之后,巨赞法师投身新中国佛教事业,传播佛法,回馈社会。
直到1984年,巨赞法师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