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一天 5点起床,批阅文件,喝点早茶。 7点早餐,包子和鸡丝面比较多。 1

文山聊武器 2024-11-18 18:55:28

袁世凯的一天 5点起床,批阅文件,喝点早茶。 7点早餐,包子和鸡丝面比较多。 10点点心,再喝一碗鹿茸补身子。 11点人参, 太医熬制的高丽人参。 12点午饭,最吃必吃是清蒸鸭子。 15点补药,他喜欢活络丹海狗肾。 19点晚饭,喜欢吃些大补的食品。 当他到达权力的巅峰之后,剩下的只剩下长生不老了,正常工作除外,他基本上每天都在大补中度过,可惜这样惜命的人只活到57岁。 袁世凯,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争议的政治与军事人物,至今仍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重要一席。他的身影,几乎贯穿了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的风云变幻。身高仅153厘米,体重却高达166斤,有人戏称他为“胖子皇帝”,这个标签并非无的放矢。 袁世凯的一天始于清晨五时,起床后他会前往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公务,首先是审阅重要文件。完成工作初步后,袁世凯的早晨继续以特制的饮食开始:首先是牛肉汁与鸡汁的搭配,随后在七点钟,他会进食丰富的早餐,包括四色包子和一碗鸡丝面。 接着,在上午十点,他又会补充一盖碗的鹿茸,这是当时珍贵的滋补品。紧随其后在十一点,他又会进一杯人参,这种高级补品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到了中午十二点,袁世凯的午餐时间到来,而他的午餐同样丰盛。 到了下午,他不仅享用西式点心,还会服用自制的活络丹和海狗肾,这些都是用于增强体质和补充能量的补品。晚上七点,袁世凯的晚餐时间再次到来,他的晚餐同样丰盛。 在袁世凯的秘书张一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他的食量之大。据他回忆,袁世凯在一次晚餐中能先吃下20个鸡蛋作为基底,随后再吃下一整蒸笼的蛋糕,而且一扫而空。这种食量让他的秘书都感到惊讶,他曾感慨地说,这样的食量足够他自己吃上十天。 在孩提时代,袁世凯便对“吃喝快意”的生活充满了幻想。那时,社会风气仍多停留在传统的儒家礼教上,平民百姓的生活常常简朴而艰难。 与此相对的是,绿林好汉的形象深深吸引着年轻的袁世凯,豪爽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他心中的理想。他曾向母亲承诺,若有一天自己当了大官,必定让家人也过上丰盛的饮食生活,而这份“雄心壮志”并非空谈。 后来,袁世凯真的达到了他所期望的高度,不仅吃得极为丰盛,更是“食补”上心,表现得近乎痴迷。 从二十多岁起,袁世凯逐渐步入政坛,他的饮食习惯也开始变得奢华和“专业”。担任地方官职后,袁世凯便开始以食补为名,大量摄入人参、鹿茸等滋补食品,甚至有历史记载称,他的饮食摄入常常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量,到了有时口鼻出血的地步。 袁世凯对滋补的偏爱,不仅仅是为了增强体力,更多的是出于某种“高官”的身份需求:他需要通过这些补品维持体力的旺盛,以应对不断扩展的政治和军事责任。尽管如此,这种过度补养的生活方式,却也无形中加剧了他的肥胖问题。 随着权力的不断攀升,袁世凯的饮食愈加奢侈。在一次餐宴中,他的餐桌上所摆放的似乎非常简单:两尾鲫鱼、一只白面馒头及一碗小米稀饭。 这一景象让一位初次观摩的官员感到深深的震撼,以为总统生活的节俭可以作为国民楷模。然而,这位官员随后了解到,这种表面的简朴下隐藏着极其考究和奢侈的细节。 首先,桌上的鲫鱼并非寻常河鱼,而是源自黄河流域的淇河,这种鲫鱼以其肉质鲜美而闻名,需要经过严格挑选。袁世凯所享用的鲫鱼,还被特别处理过,捕捞上来后,将其放在猪油中浸泡,以保持鱼的鲜美与口感。 这种处理方法不仅保证了鲫鱼的味道,更体现了其珍贵程度。其次,那碗看似普通的小米稀饭,实则使用了来自山西的贡米,这种米质地精良,每一粒都是精挑细选,保证了香气与口感的优越性。 最不起眼的可能就是那些陪餐的佐料,实际上是由高价值的东北鹿茸粉末制成。鹿茸作为滋补珍品,在当时被视为极为奢侈的食材,其价格不菲,常用于皇家和贵族之间的馈赠。袁世凯的餐桌虽只几样简单的食材,每一项都透露着非凡的讲究与奢侈。 袁世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之他缺乏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及其过度的纵欲生活,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对他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他虽为一国之主,却因生活方式不检点,导致健康迅速恶化,终至短命。 参考资料:李文 王明升著. 《十大军阀私生活秘闻录》 1993

0 阅读: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