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月20日,董振堂用微弱地声音对身旁唯一的警卫员说:“我不行了,别顾我了,再不走就冲不出去了!”。说完,董振堂便用枪掩护警卫撤离,而后饮弹自尽。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长河中,有一位英勇无畏的将领,他的名字叫董振堂。他的故事,充满了热血与牺牲,令人动容,让人感慨。 1937 年 1 月 20 日,那是一个悲壮的时刻。董振堂用微弱的声音对身旁唯一的警卫员说:“我不行了,别顾我了,再不走就冲不出去了!” 随后,他用枪掩护着警卫撤离,自己则毅然饮弹自尽。这一幕,仿佛电影中的定格画面,永远刻在了历史的长卷上。 董振堂,这位红五军团的军团长,是红军中出类拔萃、深谙打仗之道的将领。长征时期,朱老总曾对毛主席说:“老五负责断后,我放心。” 朱老总口中的这个“老五”,便是红军第五军团。在每一个危急关头,红五军团都如同钢铁长城一般,成为红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当之无愧的“铁流后卫”。 历经千难万险,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终于在甘肃会宁与红军主力胜利会师。会师之后,部队整编,红五军被编入了西路军。 1936 年 12 月 31 日,董振堂接到上级命令,率领西路军 3800 多人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为啥要攻占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是打通国际路线的关键据点,红军能借此从苏联获得急需的物资援助。 可在这之前,高台县可是马家军的地盘。董振堂他们刚占领没两天,马家军就不甘心地集结重兵,将高台县围了个水泄不通。短短两天,局势突变,董振堂的 3800 人,被敌军 2 万多人团团包围。 没过几天,敌人发起了疯狂的进攻。敌众我寡,战斗几天后,西路军损失惨重。董振堂打算率部突围,派人去请示上级。 之后,他收到指示:高台是打通国际路线的重要据点,总部命令一定要坚守。董振堂毫不犹豫地告诉部下,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高台县! 于是,一场惨烈的生死搏杀就此展开。城墙被打开缺口,马家军蜂拥而入,双方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董振堂也亲自在城墙上与敌人肉搏。 一番激战,董振堂和两名警卫从城墙上跳下,一警卫当场牺牲,他自己的腰部也受了重伤。无法直立行走的他,爬行了十几米后,眼见敌人逼近,他坚决让身边唯一的警卫林炳才赶紧突围。 林炳才不肯抛下董振堂,董振堂急切地说:“只要突出去一个人,那就是我们西路军的火种,你别管我,赶紧突围!” 林炳才最终含泪离开,董振堂用手枪为他掩护,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在董振堂的掩护下,林炳才趁乱逃出了高台。 然而,董振堂的牺牲并未让马家军停下罪恶的脚步。他们为了邀功行赏,竟然砍下了董振堂的头颅,与他一起被砍下头颅的还有杨克明、叶崇本。敌人将三人的头颅放在板凳上拍照,还放在城墙上示众。 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从当时的《青海日报》报道可见一斑:“1 月 21 日讯:马炳臣旅长,昨由高台电省告捷,兹摘录于下:青海军长,高台城克复后,解决匪军 3000 余人,生擒俘虏者数百人。 伪五军军长董振堂,伪政委杨克敏(明)二逆,未擒即被杀,正在拽觅;伪二十四师师长击毙后,已枭首示众;余各伪要人,生擒击杀者亦甚众,现在检验中。 获战利品机枪步枪在 3000 以上,刻正安抚百姓,恢复秩序中。职马彪叩口(二十日)。” 董振堂牺牲时,年仅 42 岁。他的家人在很久之后才得知这个噩耗,因为当时他的妻子正带着 3 个孩子在逃难。 更令人痛心的是,董振堂的头颅被砍下来后,由于战乱和消息闭塞,一直下落不明。直到 2015 年,儿子董用威经过多方打听考证,才找到了父亲的头颅。 董振堂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牺牲是党和人民的重大损失。徐帅在回忆录里说:“董振堂一面积极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一面战在朱老总一边,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抵制和斗争,他的牺牲,是组织和人民的重大损失!” 说到这,咱们不禁要想,如果董振堂没有牺牲,建国后的大授衔,他会被授予什么军衔呢?
1937年1月20日,董振堂用微弱地声音对身旁唯一的警卫员说:“我不行了,别顾我
儒雅星辰昊讲历史
2024-11-18 21:44: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