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叔伯,多才多艺,能写会画,还参加过越南自卫反击战。按常理他一生应该顺风顺水,可惜命运不济,机遇一次次给了他,却一次次与机会擦肩而过,一辈子活的很窝囊。但是他的心态很好,从不觉得自己活的窝囊。 我这个叔伯不是亲叔伯,家门的。他家兄弟姊妹六个,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他是老大。在我的印象里,他家很穷很穷,穷到每年冬天他们从来都没有穿过新的棉鞋棉裤。但是他给人的感觉却与众不同。 他当过兵,参加过自卫还击战。据说,战争打的很辛苦,他所在的一个分队,打的只剩他一个了。我听大人们说,如果他晚撤走一会,援军就到了,那他就是英雄。可惜他胆小,一看战场那么残酷,他吓得直接跑回了家。部队后来确实也来人找过他,那阵子都说他可能会受军事处分。说不定给个逃兵的定性。但后来不了了之了。据说是部队念他参加了战斗,又剩下了他一人,也算是命大,就没有处分他,直接做了退役处理。但是到现在他都享受不到正规退役的待遇。 人们都说,他可惜了。离英雄就差一步,那人生待遇就不一样了。 我和他年龄相差上十岁。听说他上过几年小学,但是他很聪明,写得一手好字。六七十年代在农村,既没有书法老师,也没有书法字帖,我经常看到他拿着石块砖块在地上写字画画。我估计他都是在部队上学的。他写的字和当时报纸刊名上的字一模一样。 他画的画也好,过去我家的墙上就贴过他画的一幅画,我很小就非常崇拜他。我还经常缠着他教我写书法字。 他性格特别好,几乎没有脾气。性格像温开水一样,不急不躁慢条斯理。做事也是这样,从不知道什么叫慌张。 他的书法和绘画虽然好,但在农村,这都不算出众,不会引起人们的青睐。农村人不看重这个,吃饱肚子才重要。 他真正让人高看的是,他会放电影。 可能那个时候在乡务农的他那个年龄段的人,也只有他见过世面。他成了全公社唯一一个放电影的人。 一个公社一台放映机,很吃香。有了新片子,每个村争着抢先看,还得排队提前预约。到哪里放电影都是吃香的喝辣的。 按道理他这样的一个条件,找个媳妇并不难,可是,他嘴巴笨,性格慢,属于老实巴交的人。家里条件也不好,弟兄多房子少,农村人娶媳妇很注重条件的,他虽然聪明,但家里条件又差。所以拖到了三十五岁才经人介绍,娶了一个离过婚的比他大四五岁的外地女人。媳妇是跑来的,什么仪式都没办直接入了洞房。 后来农村有了电视机,人们都忙着南下挣钱,看电影的少了。他也就不放电影了。 他干农活也干不上趟。眼看别人都南下挣到了钱,他却无动于衷,悠然自得得种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种地也不是一把好手,处处落在别人后面,他也不着急,就是慢慢吞吞的。他媳妇受不了这种清贫,也不愿在家务农受苦,就独自一人出去打工了。留他一人在家干农活带孩子。 再后来,他发现村里的劳力都跑了,在家种地确实没盼头,没办法,他也出去打工了。 因为他有才啊,能写会画。企业就很器重他,让他负责给企业围墙做广告。后来还被推荐到当地的城建部门,专门给墙上写字。 大家都认为,这该是他命运转折点,但是不知道为何,干了几年他又不干了。都说他不会来事,太老实,不会人际关系。 在南方打工做了这么多年,我没有见他回来过一次。家里的房子早倒塌了。今年快七十岁了,他一个长辈去世,他回来奔丧我才见到他。年龄不显老,可能与他不急不躁的性格有关。我没见到他媳妇。后来才知道,他媳妇早就跟人跑了。至于他的一双儿女,也在外地成了家。 他说起他的经历,他就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依然是慢条斯理,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他把长辈送走之后,又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南方的路。家里没有了房子,回来也种不了地了,只能再出去谋生。 别人都说他一辈子活的窝窝囊囊。可我内心是佩服他的。他也不觉得自己活的窝囊吧? 也可能是那场残酷的战斗,让他看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吧。活着就好,有什么可争的呢? 这样的心态,没有生死存亡的经历,是体会不到的。 都认为他错过了很多机会,他应该有更好的生活。其实在他的心里,他可能认为他已经得到了很多。那就是:豁达,乐观。 与世无争的日子未尝不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