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引自梁思成著作西南建筑图说,
千佛崖摩崖造像
千佛崖在县治西北五里青衣江北岸。沿官道上下,凿佛像大小百余龛,东西约长三百公尺。其制作年代,除少数初唐者外,盛唐以后,历五代、北宋,为数最多,惟铭记可辨者,只开元廿七年(公元七三九年)一处而已。其西端造像,则系明清人所刻。
龛皆不大,像高多在一公尺以内,唯西部一龛,位于断崖上者,体积稍巨耳。此龛现覆以楼,跨于官道上,可自东侧石级,盘曲而登。其主像为弥勒佛,垂双足坐,约高三公尺,左右菩萨,高二公尺余,庄严妙丽,确属盛唐遗物。
其西邻一龛,刻阿弥陀净土变相,似唐末作品。龛之中央奉阿弥陀佛,左观音,右势至,下为众圣及奏乐舞俑之状;左右及后部,配列塔幢及殿宇楼阁,表示《阿弥陀经》中所述西方极乐净土之庄严景象。此外复有二龛,所雕略同,但龛内建筑与此龛同极简陋。如中央殿堂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檐柱上仅刻栌斗及华栱一跳。自余廊屋,唯于正心缝上,以栌斗承载柱头枋;阑额与柱头枋之间,配以散斗,较宋式把头绞项作,尤为简单。其勾栏栏板,亦只卧棂一种。
千手观音及兜跋毗沙门天王(亦称多闻天王)像,俱类宋刻。后者长身细腰,作武士装,下以卷云为座,露出半身女像坚牢地神,以承天王之两足。除敦煌壁画与大足摩崖外,他处不易多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