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与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意涵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回应

钱江晚报 2024-11-19 11:07:29

潮新闻客户端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包括的5个重要特征: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是进一步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完善与补充,也为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样本与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的变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扩展了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话语空间。这一理论是对中国自身发展规律的总结与指引,也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解与认同。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大前提下,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则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在教育领域中的自然延伸与必然要求,只有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保障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作为现代化的文明形态引领世界的和平发展。因此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路径选择上,既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本土化命题,又要回应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的全球化命题。

中国式现代化双向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本土化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长期探索,是属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场域,拓展了实现人类理想社会的中国实践。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中逐步完善的成果,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从全球化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抛弃了西方对外扩张侵略的现代化老路,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这条现代化道路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回应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将大大促进世界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对外影响积极深远的现代化,有了中国的发展和安全,世界确定性和稳定性也就有了重要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的、包容的现代化,通过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式现代化将大大加强世界的繁荣和进步,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对人类价值理念的重要呼应。

中国式现代化意涵下高等教育需要双向回应本土化与全球化。

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是人口规模巨大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进程的加速,国家的发展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质量劳动者,这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是一切方向路径的基准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通过对现代化的创新驱动,为国家提供整体性战略支撑,落实新发展理念,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针对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及其现实问题,要用更高远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更系统的观点,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为原则,对本土化与全球化进行双向回应。

一方面,中国高等教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国情,积极探索具有强烈本土特色的制度、理论和模式,摆脱对外来经验的依赖,建立独立自主的高等教育体系。通过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价值观的研究,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化提供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同时,在高等教育的规划和政策制定中要充分关注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注重区域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培养。此外,高等教育现代化还需要重视本土创新和科研的发展,把研究和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之上,针对中国当下的“卡脖子”的实际问题,通过有组织的科研,组建“中国式科研团队”攻坚克难。

另一方面,中国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把中国高等教育置身于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加以审视,探寻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规律,回应全球化的趋势。作为后发的追赶型现代化模式,中国式高等教育在很长时间内更多地是学习模仿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少走一些弯路,能够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走完别人走过的路程。与此同时,高等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和载体则越来越体现出一种高度网络化、多中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路向正逐渐从“向外”转向“向内”,因此,中国应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伙伴矩阵,强化与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科技组织在高端培训、高水平联合科研等方面的合作,鼓励中国学者深度介入全球教育、科技治理议题,为中国高等教育参与全球教育市场竞争赢得话语基础。

本土化与全球化:从融合兼顾迈向引领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二者之间有着双向互动的强逻辑关联与价值关联,回应了理论的深层意蕴和时代价值。中国式现代化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向度指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则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在推动经济建设、厚植优秀人才、赋能教育强国战略、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等方面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好双向回应层面的路径选择,可以探索存在不同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平衡支点,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支撑实现换道超越。

一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本土化、融入全球化。在这一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旨在对本土化的坚持与全球化的积极回应。本土化的关键的还是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立足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优势制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领跑而不追随,走自己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同时,也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但要逐步克服以排行榜为指标办大学的理念,对于各类评价指标体系只作为借鉴参考,将融入全球化的过程看做是汲取养分的途径,旨在通过学习先进经验,最终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重要手段,在理解国外成熟制度的基础之上,寻找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度。

二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特征是,秉持本土化、支撑全球化。这一阶段下的高等教育本土化是建立在坚定的民族性和国家性的基础上,相对拥有稳定、自主的文化内核。与之对应的全球化不只是学习外来经验的过程,是将本土高等教育体系纳入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过程,两者是交互递进的。通过提供中国特色课程、教学理念、制度优势,反哺到全球化进程中,为全球高等教育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

三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升格本土化,提促全球化。在这个阶段,强调以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以切实服务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为根本目标,既强调人的全面、高质量发展,也聚焦服务国家发展利益。同时,也提促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以中国在经济与文化领域的高水平交流合作实现高度耦合为落脚点,以包容、共享、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开展交流合作实践,分享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通过积极作为自主知识体系的高效传递,全面助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促成实现构建全球高等教育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