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乡村档案资源助力河南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大河网 2024-11-19 11:13:37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档案的支持。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档案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四大价值作用:一是凝聚乡村振兴共识合力的重要载体;二是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细胞的重要力量;三是焕发乡村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抓手;四是服务乡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要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档案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作用,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档案的支持,特别是从我国“三农”发展的历程看,档案做出了突出贡献。尽管我们在发挥档案价值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做出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整体来说档案的价值作用,特别是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作用挖掘得还不够。作为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档案工作不仅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还有凝聚乡村振兴共识合力、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细胞、焕发乡村社会文明风尚、服务乡村群众美好生活的价值作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三农”战线和档案战线等各方人士进一步认识并挖掘好档案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档案资源的价值利用最大化。

一、档案是凝聚乡村振兴共识合力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因此,要实现民族复兴,首先要在全国上下凝聚乡村振兴共识,齐聚乡村振兴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凝聚乡村振兴共识合力,离不开档案的支持。作为党和国家存史资政育人的宝贵财富,历史档案能够为我们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提供载体支撑。党的历史档案从历史和实践视角告诉我们: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还是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党关乎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农民、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淡漠农村。[1]可以看出,能够真实记录历史的档案,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三农”问题,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认识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而进一步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而广泛动员、上下同心,凝聚起乡村振兴最大最强的共识合力。

要用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奋斗和农村发展的历史档案,充分发挥历史档案在凝聚乡村振兴共识合力的载体作用。我们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的历史档案《宁冈县农民缴纳土地税的记录清单》为例。这份清单上记载的是1928年间宁冈县桥上乡农民缴纳农业税的谷物数量和时间。当时的情况是,工农革命军将地主手中没收的土地分配给了农民,农民有了土地后生产积极性变高,根据地很快就有了粮食大丰收。丰收后,根据地农民为了感恩共产党,纷纷踊跃缴纳农业税,以朴素的方法支持革命战争,而这份清单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所以,通过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依靠农民经过艰苦卓绝武装斗争,并取得新中国胜利”的这些历史档案的宣传阐释,能够引导更多的人深刻理解“三农”在我党我国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

二、档案是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细胞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才能真正推进乡村振兴向前发展。因此,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特别是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乡村三产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档案是激活其细胞的重要力量。以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的樱桃产业为例。这里的樱桃古树多、种植面积大、栽培技术历史悠久,据记载最早可上溯至1400年前,其中被认定的千年樱桃古树就有30棵,是全国最大的古樱桃基地,2017年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而成功入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地在发掘申报中充分利用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做支撑。比如,《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河南府》,就是其中的一个历史档案。正是通过对该档案中“樱桃沟有二,一在县(指洛阳)正北去城七里,曰小樱桃沟,一在县西北去城二十里,曰大樱桃沟”记载的梳理,才大大增加了该地传统樱桃种植系统历史悠久的可信度。成功申遗后,该地立足樱桃优势,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不仅培育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及众多农业专业合作社、特色采摘园,进一步发展了樱桃产业,而且推动该地形成了集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使樱桃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所以,新时代要更加重视档案在发展乡村产业中的作用。

第一,重视当地特色资源档案。以辽宁省辽阳市的汤河镇温泉产业为例。汤河镇温泉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已经形成了“温泉小镇”特色品牌,且被住建部认定为全国特色小镇。该地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成绩和荣誉,是因为当地在发展温泉产业中高度重视对历史档案的运用。正是因为当地政府立足温泉特色资源,并通过对接档案部门,从辽宁馆藏日伪时期的档案资料中,选取了思拉堡、汤河、五龙背、建平热水塘等25处温泉资源的调查材料,最后编成了《日伪时期辽宁地区温泉调查》,从而助推当地温泉产业形成了特色品牌和特色经济。[2]

第二,抓好乡村经济组织档案。乡村经济组织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包括乡村民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乡村就业车间、乡村手工作坊等在内的各类乡村经济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能够实现乡村产业的不断壮大,还能带动农民逐步增收致富。因此,要高度重视各类乡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引导各类乡村经济组织抓好规范化档案的建档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中小微企业档案管理服务平台能够及时为各类乡村经济组织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

第三,完善好乡村土地确权档案。土地是乡村最重要的资源,是乡村发展之本、农民增收之源。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是发展乡村产业的必要手段,不仅利于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而且利于农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土地确权的重要意义,把土地确权的原始材料、重要凭证和历史记录等确权档案抓好抓实,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三、档案是焕发乡村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忽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做到塑形和铸魂同步,而乡村档案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抓手。

以乡村档案中的民俗文化档案为例。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微观载体,包括乡风民俗、历史名人、家风家训、风土人情等在内的民俗文化档案,一般反映的都是当地乡村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因而具有地域性、乡土性和文化性特征。而乡村档案正是凭借着它所具有的原始记录性特点优势,所以才能增强乡村群众对本土文化的信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整理运用包括民俗文化档案在内的乡村档案,不仅可以将民俗文化档案中蕴含的许多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挖掘出来,为乡村群众提供丰厚的“精神文化大餐”,以达到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提振精气神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因此,要高度重视档案在焕发乡村社会文明风尚中的价值作用。

第一,保护好农耕文化档案。农耕文化档案有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两种。虽然农村的许多非遗是无形的文化存在和传承,但是这些非遗却是依托于有形的器物而留存的。比如,河南郑州新密的超化吹歌,虽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吹奏乐演奏形式,但是它有管子、笙、箫、笛、大铙、韵鼓、碰铃等乐器以及口授心传的工尺谱。所以,我们要把像超化吹歌工尺谱这种文化载体档案保护好,通过借助文化载体档案将农耕文化直观地呈现出来。

第二,深挖乡村档案文化内涵。以浙江三门县浦坝港镇馆藏档案为例。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被誉为东方“马可·波罗”的朝鲜官员崔溥航船漂流14天到达浦坝港镇牛头门,回国后撰写完成汉文日记《漂海录》。浦坝港镇的研究者发现,《漂海录》中记载的许多地名,比如“牛头外洋”“蒲峰”“西里堂”“山场”“仙岩”,也可以在浦坝港镇馆藏的地方志和村史档案中找到。[3]正是有了这些历史档案,浦坝港镇为崔溥漂海登陆地,最终得到了外交部的认可,不仅丰富了中韩交流史,也增强了乡村档案的“文化味”。

第三,创新档案利用新方式。乡村档案资源丰富,要创新理念,不断探索乡村档案的利用方式方法。比如,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若干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农户建立家庭档案,打造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及遵纪守法、庭院清洁的典型人物,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培育乡村文明风尚。

四、档案是服务乡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具体到乡村振兴领域,就是要不断为乡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优质服务,而档案工作就是提供这种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

比如,乡村实施的危房改造工程,正是有了乡镇建设类档案的支撑,群众的“居有所安”民生工程才能顺利实施。再比如,农村的林权改革,如果没有工程造林施工设计档案,农民的山林边界“四至”权属认定就会无据可依,村民就会因边界不清而引发纠纷,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会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档案在服务乡村民生、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助力农民过上好日子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要充分发挥档案在服务乡村群众美好生活中的推动作用。

第一,下放查档权限。将乡村群众的土地承包、林权、婚姻、个人社保等档案信息查阅权限下放到村,同时设立村级查档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乡村历史档案、村务公开档案、个人社保缴纳情况等档案服务,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随时随地查档的愿望。

第二,打造共享平台。要以建设“数字乡村”为契机,大力推进乡村档案数字化建设,通过搭建城乡民生档案数据互联共享平台,不断拓宽民生档案线上利用渠道,为群众提供更多便捷化的在线利用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第三,建立村情档案。要组织乡村干部进村入寨入户,重点围绕各村的自然、历史、人口、产业、人才、集体经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同时对各村的发展基础优势、“卡脖子”难题以及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走访调研,做到村情社情民情“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按照规范格式建立各村的村情档案,并及时进行动态分析调整。通过建立村情档案,一方面帮助不同批次驻村干部顺利交接工作,一茬接着一茬干,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乡村干部更好地厘清思路,找准工作重点,提高为民服务的质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J].求是,2021(7).

[2]李影.绘就档案助力乡村振兴新画卷[J].中国档案,2021(12):34-35.

[3]付鹏飞.档案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浙江省三门县浦坝港镇档案工作纪实[N].中国档案报.2019-06-10.总第3384期.第1版.

(作者:李晓冰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余佳静黄河科技学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