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袁世凯宣告登基,华丽的仪式、喧嚣的人群,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王朝的诞生,然而,通过现场照片来看,这位新帝身上却缺乏应有的霸主气魄……
“他害了我!”弥留之际,袁世凯艰难吐出这四个字,字字泣血,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四个字,究竟指向何人?
或许,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袁世凯83天皇帝梦的悲剧底色。
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袁世凯这个初出茅庐的“前敌营务员”,踏上了命运的转折点,他可不是去打酱油的,而是带着清政府的使命,去平息这场乱局。
当时的朝鲜王妃闵妃,为了对抗政敌大院君,向清政府求援,袁世凯和清军将领们上演了一出“鸿门宴”,表面上对大院君嘘寒问暖,暗地里却将其掳走。
这一招“擒贼先擒王”玩得漂亮,叛军群龙无首,迅速被镇压。
袁世凯的“高光时刻”来了,他第一个跑到朝鲜皇宫报喜,给国王留下了深刻印象,赏赐拿到手软。
其他清军回国后,袁世凯却留在了朝鲜,继续“刷经验”,国王的赏识、财富的积累、人脉的拓展,都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
当然,权力也伴随着欲望,朝鲜王妃为了拉拢袁世凯,将自己的表妹金氏许配给他,可袁世凯却把金氏的两个陪嫁丫鬟也纳入了房中,按年龄排序,金氏反而成了最小的姨太太。
这种“操作”也预示了他日后妻妾成群的生活,以及对权力和欲望的无节制追求。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当上了大总统,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他梦想着黄袍加身,成为真正的皇帝。
可称帝之路并非坦途,他需要内外的支持,更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
这时,长子袁克定“闪亮登场”,为了成为太子,他可谓煞费苦心。
他知道袁世凯每天都看《顺天时报》了解舆情,于是他“神不知鬼不觉”地伪造了一份《顺天时报》,里面充斥着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文章。
袁世凯看到这些“民意”,内心窃喜,认为称帝是众望所归,加快了复辟的步伐。
除了“坑爹”的儿子,还有一群“神助攻”,筹安会的“六君子”,以杨度为首,为袁世凯称帝摇旗呐喊,鼓吹帝制,梁士诒这个“财神爷”,也为袁世凯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北洋系的陈宧、阎锡山、张作霖等军阀,也纷纷表示拥护,希望“大哥”当了皇帝,自己也能跟着沾光。
甚至连一些外国势力,如日本公使日置益、英国公使朱尔典等,也对袁世凯称帝表示赞同。
1915年12月,袁世凯在众人的“簇拥”下,登基称帝,年号洪宪。
登基大典场面盛大,天坛之上,身着十二章衮服的袁世凯,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然而,这盛况之下,却隐藏着危机。
袁世凯的皇帝梦,只做了83天,国内外的反对声浪此起彼伏,护国运动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的统治摇摇欲坠,最终被迫退位。
谎言终究会被揭穿,袁世凯发现了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的真相,愤怒地斥责他“欺父误国”,父子反目,也预示着袁世凯的末日来临。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那句意味深长的“他害了我”,这个“他”,或许是袁克定,或许是杨度,或许是那些支持他称帝的人,或许是他自己。
袁世凯称帝,是一场权力与野心的豪赌,他赌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也赌上了国家的命运,这场豪赌,最终以失败告终。
袁世凯的一生,充满争议,他曾是晚清重臣,推动了近代化改革;他也曾是窃国大盗,复辟帝制,遭到世人唾骂,他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
袁克定,这个“坑爹”的太子,最终也没能实现自己的野心,他一生碌碌无为,在父亲死后,甚至还想将墓地称为“袁陵”,可见其对权力的执念。
杨度,这位“旷代逸才”,晚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算是一种“幡然醒悟”。
袁世凯称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政治格局的演变,也警示后人,权力与野心,是一把双刃剑。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错误,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和未来。
袁世凯称帝的83天,是一段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它提醒我们,权力必须受到制约,野心必须得到控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