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为了照顾对方的感受,我们时常会向对方阐述自己的行为动机,试图平衡内心的羞愧与内疚。然而,这样的解释往往适得其反,对方反而会更加怀疑。例如,朋友间产生误会时,过多的解释自己的行为或动机,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在掩饰或推卸责任。
–
Zui近,我看到一条评论颇有感触。评论说:“要学会不解释。熟人问你去哪儿,简单一句‘有点事,先走了’就好,不必详细透露行程。在商店里,如果店员推销你不想买的东西,微笑回答‘谢谢,我不需要’就足够了,无需过多解释,毕竟这不是在工作汇报。”
–
避免“解释自己”,因为在解释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将自己置于被审视、被评判的位置。虽然我们常常担心不解释会被误解或质疑,但你会发现,越解释反而越容易掉入对方预设的“陷阱”。
–
向他人“解释自己”,就像在向对方“汇报”自己的行为。这种汇报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证明自我”的循环,不断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行为和动机,试图获得对方的理解。
然而,我们需要明白,对方如何解读我们的行为是他们的事,而不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只需停止向任何人“解释自己”。
–
我曾读过一句话,深受启发:“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反映出我们总是以‘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为中心的底层逻辑。我们认可他人,却唯独否定自己。我们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自由界限,却不坚持自己界定自我的权利。”
–
“捍卫自己定义的权利”,本质上是找回自己的主体性。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WeiYi主体,我们的存在就是世界的存在。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想法和界限,建立自己的叙事。
–
杨绛女士曾说:“我已经没有兴趣给每个人留下好印象,你所见即是我,我不想解释,也懒得解释。你能懂我几分就是几分,至于你怎么看我,无关紧要,也没有必要。”
所以,别再轻易向他人“解释自己”。你只需要对自己负责,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就足够了。你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