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到故宫游玩,看到光绪遗照说:他是我爸,专家顿时变大红脸! 溥仪,末代皇帝,经过沧桑跌宕的岁月,回到故宫,竟需要买票才能进入。是什么让曾经的天子沦为普通游客?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在故宫中指着一张照片说:“这是我爸,不是光绪!”让在场专家脸红不已。 1961年,溥仪被特赦后,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回到了曾生活过的故宫。可谁能想到,当他走进紫禁城,这个曾属于他的地方,他居然需要买票才能进入! 手持门票,溥仪望着眼前的宫门,感慨万分:昔日的皇宫,已成了普通人的博物馆。就连身边的朋友也忍不住调侃:“你都不是皇帝了,当然要买票了!” 在故宫的院落间,溥仪慢慢走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仿佛都在向他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溥仪三岁登基,当时抱着他走上金色宝座的,是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 他大概从未想过,自己的童年会在阴森森的紫禁城中度过,命运早早被固定成“皇帝”这个角色。 在紫禁城的岁月里,溥仪虽名义上是皇帝,但他更像是困在金丝笼里的孩子。 1911年辛亥革命后,溥仪被迫退位,但当时的民国政府允许他与皇室继续留在宫中,享受“清室优待条件”。 这条特殊的优待条款,让他得以在紫禁城内度过少年时代,维持着昔日的排场和尊严。 然而,紫禁城外的世界早已变天,那个在宫中玩耍的“皇帝”对外界一无所知。 偶然一天,他从城墙上看到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带着随从浩浩荡荡地进入紫禁城,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权力”不过是宫中维系的假象。 溥仪的生活,也不过是华丽牢笼里的孤寂岁月。 可不久之后,甚至连这种象征性的“皇帝”生活也失去了。1924年,北京政变爆发,冯玉祥下令溥仪及皇室成员20分钟内搬离故宫。 在冯的手下严厉监视下,溥仪从紫禁城中离开,带走的只有他父亲和少数几个随行人员。那年,他才18岁。 走出紫禁城的那一刻,溥仪心中百感交集,却无奈至极:皇帝的头衔还在,但身后辉煌的宫殿从此不再属于他了。 随着脚步的缓慢移动,溥仪在故宫内来到了光绪帝曾居住的储秀宫。墙上挂着一张照片吸引了他的目光,溥仪看了几秒,眉头皱起,低声自言道:“这不是光绪皇帝,是我父亲。” 听到溥仪的话,陪同的工作人员愣了一下,似乎没太在意,以为他年纪大了记忆模糊。 工作人员请来了故宫的专家,专家仔细端详着照片,笃定地说:“这就是光绪皇帝,我们经过考证才挂上去的。” 溥仪听完,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我不会认错,这就是我父亲醇亲王载沣。” 话语透着一份平静,却也不容置疑。专家闻言一时不知所措,不禁满脸通红,匆忙去查资料。 经过核对,事实正如溥仪所言,这确实是载沣的照片,而非光绪皇帝。 这一乌龙事件让故宫的专家脸上挂不住,窘迫之情溢于言表,而溥仪却没有流露出丝毫不满,脸上只有一丝淡然的微笑。 指认错挂的照片不过是溥仪此行的一个小插曲,可对于溥仪来说,这次故宫之行更多的是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感触。他 此刻的身份与皇帝的差别,让他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属于那个辉煌的宫殿。 溥仪心中有一种释然,过去的岁月对他而言,如同旧梦,走出这座宫殿的他,早已不再是“爱新觉罗·溥仪”,只是一个普通的游客而已。 在这段紫禁城之外的岁月里,溥仪流离失所,甚至被当成傀儡,被操控在日本手中,沦为伪满洲国的“皇帝”。 直到日本战败,溥仪才结束了被人玩弄的皇帝生涯,被苏军俘虏带往苏联,再后来又被引渡回国。 几经波折,他被送进抚顺战犯管理所,开始了十年改造生活,从封建帝王转变为普通公民。 而经历了改造生活的溥仪,在思想上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不再执着于皇帝的身份,逐渐接受了新的思想和普通人的身份。 当他被特赦出狱,拿到共和国公民的证件时,他意识到过去的帝王身份早已与他毫无关系。 也正是这种心理上的解放,才让他能够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紫禁城,甚至淡然地指认出一张错挂的照片。 特赦后的溥仪开始了简单的平民生活,先是成为北京植物园的一名园丁,伺弄花草,享受着不再被人注视、追逐的宁静。曾经的皇帝,如今却只是普通的劳动者,反差令人唏嘘,而溥仪内心竟感到一种久违的自由。 晚年,溥仪结识并娶了李淑贤,这段婚姻成为他生活中的支柱和慰藉。李淑贤的陪伴使溥仪逐渐融入新中国,放下了皇帝的最后一丝执念。 溥仪自己也说:“过去的溥仪已经死了,现在的我是一个普通公民。” 正如溥仪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写道:“从皇帝到普通公民,我经历了许多世间冷暖,但也因此学会了真正的生活。” 当年他离开紫禁城,还是懵懂少年,而当他再度进入故宫,却已然是历尽沧桑的老人。他面对的,不再是过往的荣光,而是属于他自己的新生。 在参观故宫的最后,溥仪看着龙椅上那只满是尘土的纸老虎,眼里竟然带着一丝笑意。或许,他心中已经放下了曾经的皇帝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