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一点吧,到了四五十岁,就得学会做减法了,别老想着天天往外凑热闹。 这个年纪,反倒是少走动才更有分寸,给彼此留点空间,关系才能稳住,不至于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闹得没完。 兄弟姐妹之间,说白了,年头越久,越容易掺杂利益和误会。 多给自己点时间,少插手,关系反倒更牢靠。 明白了这个道理,才是真正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
01 年龄渐长,差距让亲情生嫌隙。 人越活越明白,尤其到中年,身份地位早已基本定型,再想翻身没那么容易。 可兄弟姐妹走动频繁,难免就有人心思活泛起来:哪个混得好?谁又落后了? 于是,有些兄弟姐妹的“势利眼”可就发作了,逢人就会拍高踩低。 对那些过得好的兄弟姐妹,恨不得捧到天上去,一口一个“真是出息”;碰上生活一般的,轻则冷嘲热讽,重则干脆撂狠话“别来往了”。 兄弟姐妹本来都是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人啊,出身一样,成长环境相似,可到了现在,有人高攀不着,有人落魄至此。这差距要是太大,真搁到一起,多半不是难堪就是不自在。 一方过得相对风光,另一方越是被挤兑,偏偏这种人际落差最容易让亲情也跟着变味儿。 所以啊,频繁走动,有时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活脱脱自讨没趣。
02 父母不在后,兄弟姐妹成“亲戚”。 有时候,不是兄弟姐妹之间不愿走动,而是现实在这儿:父母在时,大家有个牵挂;可父母一去,大家就不知不觉把兄弟姐妹当成了远房亲戚。 偶尔聚一聚,反倒轻松自在。 其实兄弟姐妹之间也未必走得多近才好,少见面,反而能筛出真正有质量的往来。 就说父母的丧礼吧,这多半是兄弟姐妹最后一次齐心协力办事,大家暂时放下恩怨,精心料理后事。 但丧礼一结束,各自都散了,很多人从此见面就稀少了。 一年见一回已经算勤,甚至很多人直接断了来往。 毕竟,父母是世上少数真正希望你过得好的人,而兄弟姐妹,看到你过得顺风顺水,嘴上也许祝福,心里却未必是滋味。 久而久之,这羡慕嫉妒的心思就越搁越深,最终也成了亲情的隔阂。
03 亲情也是利益的考场。 人活到中年,越发清楚,兄弟姐妹之间,最终也免不了各自为营。 说实话,年轻时那种无话不谈的亲情,到了成年后,反倒容易被各种利益冲得七零八落。 走得越近,碰到的利益纠葛反倒越多,不免生出许多波折。 少来少往,还能保留点彼此的面子,多走动反而容易闹出矛盾,不是我说的难听,这都是现实教给我们的教训。 小时候谁不觉得兄弟姐妹亲密无间?因为那会儿根本没啥利益冲突,吃喝玩乐一起疯就是了。 等长大了,事情不一样了,亲戚间也慢慢有了“分寸”,话里话外都透着点客套。 其实,越是客气,越说明各自心里都有杆秤,知道彼此要维护各自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