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仕:憶先父载涛的京剧逸事 每每忆起先父载涛,我总会想到他与京剧的不解之缘。父

自由的百灵鸟 2024-11-19 18:36:52

溥仕:憶先父载涛的京剧逸事 每每忆起先父载涛,我总会想到他与京剧的不解之缘。父亲对京剧的热爱,可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究其缘由,还要从父亲的二哥光绪帝说起。   光绪帝自幼入宫,生活在深宫大院之中,生活难免有些单调乏味。据一位曾在瀛台侍奉过光绪帝的老太监讲述,先帝爷被软禁期间,每每烦闷之时,便会敲打铜锣解闷。先帝爷对京剧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光绪帝经常会召一些宗室子弟入宫,在畅音阁和德和园欣赏京剧名家的演出。陈德霖、侯俊山、谭鑫培、王瑶卿等京剧前辈的精湛表演,深深吸引了先帝爷,也让一旁观戏的父亲载涛为之倾倒。尤其是杨小楼饰演的《阳平关》,其扮相、身段和武功,更是让父亲如痴如醉,难以忘怀。   慈禧太后是何等精明的一个人物,她很快便察觉到载涛对京剧的兴趣和天赋。况且,载涛身体强健,体格灵活,十分适合学习武生行当。于是,慈禧太后特颁懿旨,责令善饰武生的内廷供奉张淇林,收载涛为徒,悉心传授其武生技艺。   就这样,在慈禧太后的懿旨下,父亲载涛开始了自己的京剧学艺之路。他如饥似渴地跟随张淇林学习,勤学苦练,很快便显露出了不凡的天赋和悟性。   张淇林见父亲对杨小楼的艺术尤为推崇,便寻思着邀请杨小楼前来指点父亲。未几,杨小楼亲临涛贝勒府,向父亲传授武生戏之精粹。   在杨小楼的悉心指导下,父亲很快便掌握了杨派武生戏的精髓。他的武功、身段、做工,几乎与杨小楼无异。据说,有一次父亲与杨小楼同台演出《安天会》,饰演美猴王,两人的扮相、表演惟妙惟肖,观众竟难辨孰是孰非,可见父亲的功力之深。   父亲不但随杨小楼学艺,还拜著名架子花钱金福为师,由此奠定了靠把子武生戏的根基。此外,他曾向盛极一时的余玉琴学习《贵妃醉酒》,后又获梅兰芳先生的指导,令此戏愈发精湛。 提起父亲的京剧传承,就不得不提他的得意门徒李万春。那是在父亲年过半百的时候,他听说有个小孩演《闹天宫》颇有神似,便带着好奇之心去戏园观摩。观那稚子,虽年岁尚幼,然基本功甚牢,台风亦稳,前途可期,实乃不凡。散场后,父亲遂将李万春的父亲李永利叫到后台,夸奖道:"令郎年纪小小,却演得有模有样,大有可为。不如让我给他说说猴戏,传授些本事。"   就这样,年仅11岁的李万春拜在了父亲门下。父亲向来严师慈父,对李万春的教导尤为用心。他将自己多年练就的本领倾囊相授,从基本功、道白、唱腔,到杨派武生戏的精髓,事无巨细地传授给了这个小徒弟。寒来暑往,李万春的猴戏越发纯熟,深得杨派真传。后来,李万春以其灵动传神的猴戏表演闻名京城,人送外号"活猴王",父亲的衣钵就此传承下去。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李万春也成了梨园名角。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万春率领剧团在京城演出,甚是红火。一日,父亲在《北京日报》上看到李万春剧团要演出新戏《十八罗汉斗悟空》,忙招呼我去买票,说是要去看看徒弟又有什么新花样。   那日,剧场之中早已人满为患,座无虚席。观众们满怀期待,翘首以盼即将开场的精彩演出。父亲和我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坐下。演出开始,李万春一上场,猴戏越发炉火纯青,那矫健的身手,灵动的眼神,引得台下喝彩连连。谢幕时,李万春悄悄来到父亲身边,将一袋水果塞到父亲手里,轻声说:"师父,徒儿没忘您的教诲。"父亲拍了拍他的肩,笑而不语。   说起父亲的京剧情缘,还有一段佳话。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京剧名家张君秋创排新戏《珍妃》,讲述的是慈禧太后与珍妃的故事。张君秋知父亲熟稔清宫掌故,特来家中求教。   父亲邀来当年慈禧身边的大宫女裕容龄,给张君秋讲述光绪帝的悲惨遭遇。父亲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光绪帝如何胸怀变法图强之心,却遭慈禧扼杀;如何无力保全爱妃,以致心力交瘁,郁郁而终。张君秋听得入神,连连点头。   临别之际,父亲再度把珍存的满族头饰与花盆底鞋赠予张君秋,使其在置办行头时能以此作参考。后来,张君秋凭借《珍妃》一剧大获成功,父亲功不可没。   1956 年,父亲受李济深相邀加入民革,且荣任中央委员。逢年过节,民革京剧队总要排些大戏慰问军烈属。那年恰逢父亲久未登台,便提议演出自己的拿手好戏《安天会》。   说干就干,父亲拉着我上街置办行头。甫一踏入戏装店,父亲的目光便落在了两根架子花的把子上,眼神中满是喜爱与欣赏。岂料店家说那把子已经被李少春订下了。父亲抚掌大笑:"我就是要这两根!回头李少春来,你就说是我抢了他的货。"说罢,留下张字条,大摇大摆地走了。   李少春闻讯后打来电话,父子俩在电话两头笑作一团。李少春道:“早知晓师父要演《安天会》,这把子就该给您送过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