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人建立的大清政权,他们的皇帝大多重满臣、轻汉臣。但杰出的皇帝,不以出身论英雄

雨松看历史文化 2024-11-19 19:22:43

满族人建立的大清政权,他们的皇帝大多重满臣、轻汉臣。但杰出的皇帝,不以出身论英雄,只要实力够硬,汉臣依旧会被重用。 被康熙重用的五大汉臣,第一位,陈廷敬。 在影视剧中,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且为人深明大义不搞小团体。康熙大婚后,理应亲政,但辅政大臣鳌拜反对。这时,陈廷敬不畏强权,为康熙亲政站台。 而鳌拜倒台后,陈廷敬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上奏皇帝,要根据审理的事实定罪,不可直接处死。如此光明正义,康熙皇帝自然敬佩。 在真实历史上,陈廷敬的为人几乎没有污点,自从担任左都御史兼管户部钱法,他坚持事事以朝政为主,为朝廷管理财务。 陈廷敬为官53年,先后28次升迁,最终在65岁时,被拜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相当于丞相。 除了政绩斐然,陈廷敬还主编了《康熙字典》这类官修字典。康熙51年,陈廷敬病逝,终年72岁。康熙皇帝悲痛不已,亲自写诗悼念。 第二位,于成龙。 于成龙因清廉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他的仕途之路,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崇祯12年,22岁于成龙考了个副帮贡生,但当地考场徇私舞弊,于成龙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便以照料老父亲的名义,放弃了做官的机会。 清军入关后,于成龙时隔12年,再次参加乡试,但最终落榜。祸不单行,他的父亲病重,生活困顿,于成龙一度放弃了科考。 直到进入国子监学习后,于成龙才勉强得到了广西罗城县令的职位。罗城地理环境恶劣,且各民族杂居,民间盗窃抢劫事件频发。 于成龙身边的4个助手全跑了,但于成龙没有气馁,他实地考察,亲自整顿吏治,办学校、设养老院,让百姓生活恢复了秩序。因在罗城的突出表现,于成龙被提拔为合州知府。 合州和最初的罗城一样,是个棘手的地方。于成龙利用“招民垦荒”的计策,稳定了当地民生。此后,于成龙得到湖广巡抚赏识,再次被推荐给康熙皇帝。康熙赞誉他为“大清清官第一”。 康熙23年,于成龙病逝,终年68岁。他的遗物只有几只瓦罐和一些粗米。他留下的身外物不多,但江宁全城百姓,都为他的离世抱头痛哭。 第三位,治河能臣靳辅。 靳辅原本是坐办公室的文官,一直在京城,从没有治理河道的经验。但聪明人做事都爱动脑。 自从康熙16年开始,靳辅上任河道总督,先花了整整2个月,实地走访观察河道,并询问有关人员。他将所得观察和治理方案,提交康熙皇帝。尽管朝廷有人不同意,但康熙依旧力挺靳辅。 接下来的4年,靳辅治河成功,但却遭到了弹劾。原来他在治河过程中,动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靳辅被革职,可接下来漕运河又出了问题,需要靳辅解决。 最终,康熙再次启用靳辅,遗憾的是,同年7月,靳辅重病,不久病逝,终年60岁。 第四位,姚启圣。 姚启圣是绍兴人,比起做官,他的性格更像一位行走江湖的侠士。他的性格疾恶如仇,并不擅长阿谀奉承,但他的一生多次立下战功,且上阵父子兵,时常带着儿子姚仪征战沙场。 康熙十七年,54岁姚启圣被提拔为福建总督。至此,他开启了收复台湾的道路。1682年,姚启圣因接连攻克海澄、金门、厦门等地,被康熙授予骑都尉,并被授予世袭罔替。姚启圣立下赫赫战功,也积累了不少病痛,1683年,姚启圣病逝,享年六十岁。 第五位,施琅shī láng。 施琅的主要成就也是收复台湾。他原本是郑成功家族里的一员猛将。但因和郑成功发生矛盾,导致他的家人被诛杀。施琅决意投降满清,为家人报仇。 但此后13年,他一直在京城坐冷板凳,根本没有机会上战场,连生计都很困难。直到康熙解决了鳌拜,平定了三番,终于有精力收复台湾,这才有了施琅的用武之地。 康熙22年,施琅在澎湖海战中,击败郑氏水师,逼得郑克塽率群臣投降满清。这一战,让施琅成为满清功臣,名垂青史。 此外,施琅建议康熙留台,在台湾设府县,屯兵驻扎。康熙35年,75岁施琅病逝,康熙赐谥号“襄庄”。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