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归来,有些人阴阳怪气,拜托!人家停更三年,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就像华为被摁住五年,国内品牌吃到高端手机份额了吗?所以,华为归来,仍是王者,李子柒归来,仍然头戴王冠。 李子柒复出首期视频是漆器制作,而且是从割生漆开始。漆树最大缺点就是有“毒性”,古代代不少医书都曾记载过,一旦接触,皮肤就会出现过敏、发痒和生疮等症状,古人称之为“漆咬”,体质不好的人甚至会危及生命。 马可波罗和利玛窦曾将中国生漆带回欧洲,欧洲工匠也在接触生漆后,出现过敏症状。按照老一辈刷漆人的说法,对生漆不过敏的人极少,而且没啥良方可以治疗。有的漆匠一生都在与生漆磨合,一次次过敏脱敏,直到最后彻底免疫。 其实,李子柒停更期间,B站有位UP主做过一期漆器视频,也是生漆过敏。然后,那集漆器视频,那位UP主至少有半集在展示他的过敏。 在接受“新对话”栏目采访时,李子柒也讲了自己生漆过敏。第一次割漆回家,她的脸就肿成了“电视机”,身上都是大红肿包,甚至皮开肉绽。但在漆器视频中,人家压根就没提这茬,可见这妹子有多么能扛能打。 所以,那些嘲笑李子柒的自媒人,你凭啥嘲笑人家。我看到有位嘲笑李子柒的博主,每天都发七八条微头条,每篇大概两三百字,走的是广撒网搏爆款的路子。唉!连写篇微头条都静不下心来的货色,凭啥嘲笑认真做事的人。 还有一类人,他们说表面看李子柒的视频,会诧异于她丰富的生活技巧和心灵手巧,直到视频拍到他们熟悉的领域。然后,他们就会从专业高地一直到上升到道德高地,对人家各种指责,甚至辱骂。 他们会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谓专业数据,貌似理性的去审视一个感性的文化类视频,吹毛求疵。拜托!李子柒本来就不是做科普视频,她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田园生活梦想,试问生活可以量化吗?梦想可以标准化吗? 其实,视频做得越专业,受众越小,做得越高端,圈子就越窄。说到底有些人就是想用所谓“专业”垄断话语权,其他人碰都不能碰,一旦碰了,他们就会如丧考妣,撒泼打滚,跳脚骂娘。 就像有些人喜欢在别人评论区留言,要人家去看某些书,一副掌握真理却又不屑于说的傻叉造型。麻辣隔壁!人家凭啥要看你指定的书,你是班主任吗?孟子还曰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呢! 从李子柒的采访和漆器视频来看,她已经从一位头部短视频创作者,转变成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甚至是领路人。 她在漆器视频中完整呈现了制作工艺和流程,包括制漆、打磨、揉漆、水磨、涂生漆、雕漆和贴金箔等步骤,每个环节都要用到不同工艺,包括脱胎换骨、雕漆隐花等,既让大伙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让人感受到了她的匠心。 当今世界,提起漆器,外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日本国名“japan”英文单词就是漆器的意思,就像“china”瓷器代表中国。其实,我国漆器历史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曾出土过一只朱红色涂层的残破木碗。 汉朝时,中国漆器工艺达到高峰,典型代表就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精美漆器。同时期,漆器及其工艺开始逐渐传入日本。 明清时期,因为陶瓷器具普及,漆器逐渐脱离实用性,走向艺术观赏性。工艺越来越高超,受众却越来越小众,然后就慢慢被遗忘了。日本因为陶瓷技艺落后,就把技能点在了漆器上。现在,漆器虽已退出我们的生活,但并不影响我们向世界宣告,漆器起源于中国,是一种美妙的中国智慧。 现在,很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嗤之以鼻,认为应该以市场为标准,优胜劣汰。其实,很多非遗早就被淘汰了,很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仅剩几个人,难道不是被淘汰了吗?难道一定要将其斩草除根?之所以还未绝迹,因为那是一种纪念! 其实,用优胜劣汰衡量非遗,本来就不对。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是不是就意味着先进文明应该消灭落后文明?西方文明是不是就可以消灭中华文明? 当然不是,因为文化并不无优劣之分,讲究的是对人类是否有益,反映的是某个地区或民族的生活方式。保护非遗,并非保护它的工业技艺属性,而是保护其文化、精神和生活属性,让我们不忘过去,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李子柒在采访中说过一段话:“很多非遗文化,像极了一个垂暮的老者,站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回望,就是那种无力感。所以他需要被很多人看见,需要被很多人关注。” 其实,任何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任何东西都会有成为历史的那一天。比如,100年之后,奥运会或许会成为非遗。但当后世会在博物馆,看到和听到人类曾经如何追求更快、更高和更强的目标时,他们或许也会热血沸腾,这就是非遗的文化和精神属性。 比如,茶叶制作,哪怕传承千年,也依然要保留着杀青工序,为啥?为的就是圆润醇厚的口感。所以,茶叶就代表着中国人苦尽甘来的价值观,折射出中国人内敛与含蓄的性格,寓意着中华民族宏阔而博大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