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们拼接辨识盐圣庙残存古碑。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摄
志愿者们正在观看火王岩摩崖造像。通讯员 张喜莲 摄 前三期“綦走发现”,先以“唐代盐官驻进来”为题,论证了綦江曾经产盐的历史真实,接着以“盐井塘与西盐寺”“动物寻盐掘‘六井’”“地震抖出花盐滩”“天台山的盐巴洞”“城区有股盐圣泉”“三角还有盐圣庙”为题作补充,介绍相关盐地名的由来。同时以“谐音雅化华阳桥”为题拓展考证乡村地名的讹传、雅化与反雅化的演变现象。本期将顺着“距今至少四百年”的明万历年间杨氏家族这条线,继续追踪考证盐圣庙与盐圣泉。 遗碑已无盐痕迹 2020年9月30日下午,文化服务志愿者“搬螃蟹”前往三角镇塘垭村石板井盐圣庙原址,期望能找到碑刻佐证。在当地老人的指点下,仅在田坎大路上的稻田水渠处找到一块倒扣的古碑,高140厘米,宽65厘米,厚15厘米,因刻字面朝下,无力搬动而作罢。2024年4月14日,志愿者们有备再来,发现该碑刻字面因为长期受到水流的冲击浸泡,已经起层脱落,“天籁”“快乐就好”等志愿者小心接力呵护,将残存的字碑表层取出来拼接,约占全碑的二分之一,除名录外的序文部分仅有近150字可识读。 从核心的“经王欧氏募化银三十五千文,■起共存……商买王欧氏之业,地名古坟岗田一股……捐银二千文,刻碑银五千文,其田议定每年收额租三……以作每年三月十一日,办观音、财神二尊圣会”字句分析,该碑仅是为让每年庙会可持续举办,而筹集善资购买祀田收租的单一事项功德碑,并未涉及该庙始建时间及起因。 志愿者们推测,陆清荣等老人所说的古碑文字,要么在该碑已经灭失的另一半碑文中,要么是另外已经失踪的古碑。而綦江这座盐圣庙,又历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特别是明代末年张献忠大西军、清代晚期石达开太平天国部队进攻綦江,庙宇毁坏怠尽。包括杨氏一族在内的业主在“官匪防攻”中被殃及池鱼或惨遭杀戮或逃难外迁,綦江盐圣庙供奉盐圣夙沙氏的由来逐渐淡出记忆,主供神灵已像后文的山西运城盐宗庙等一样,失去了盐的味道,悄然变更为众人接受的观音、财神等神明,近年搬迁时更是增供了送子娘娘、川主、城隍等。因为在已经彻底世俗化的中国社会,绝大多数现代人都分辨不清佛儒道的各路菩萨职能,观音、玉皇、如来等都成了全能神。就是在为数不多的信众中,也大多见神就拜,有事就求,根本不管该进哪座庙门。所以,今天的綦江盐圣庙没有供盐菩萨,就不足为奇了。 “时间”“地名”指向盐 民间信仰中,观音菩萨每年的生日有三个,分别是农历二月十九降生日、农历六月十九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出家日。綦江在内的渝南黔北地区信众筹办观音会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农历六月十九,但并没有形成公众共办财神祭典的传统。据了解,从全国范围来看,财神爷生日祭典又通常在农历二月十五、三月十一、七月初七和九月初九等日子举行,其中以农历三月十一最为盛大。这一天,筹办财神会的寺庙都会高举财神爷铁印,并向参与信众逐个放送喜钱,预示大家都赚钱,表达促进商贸发展的良好愿景。 虽然上节所提的古碑可辨文字中亦无有关“盐”的神灵或事项,但却表明了筹款目的是为每年的观音会、财神会所需,说明盐圣庙内主供的是观音和财神。而该碑明确每年的庙会日子在农历三月十一,不是民间观音会的日子,却恰好与财神祭典最重要的日期重合。文化服务志愿者们据此可推测,如果非要在观音、财神二尊中分主次的话,石板井盐圣庙,供奉的最主要神灵就是财神爷。 盐圣庙主供财神,又是什么逻辑呢?西周起就掘井熬盐的甘肃省漳县,以“先有漳盐,后有漳县”而闻名,根据其县政府官网介绍,当地盐山之麓、宝井之后的台地上,就建有一座始建年代不详的盐昌寺,又名盐神庙。经清雍正四年(1726年)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两次扩建后,规模宏大,庙宇辉煌,进入鼎盛时期。其供奉的盐山爷,既是山神,又是财神,每年春秋“二祭皆戌日,祀仪猪羊各一。”这个例子足以证明三角镇盐圣庙主供财神的合理性。 结合三角镇盐圣庙的名字及主供观音、财神二尊的历史记载推测,该庙可能就是古代石板井杨姓盐厂祈求盐井丰收、买卖顺利而创建。 2024年4月16日,文化服务志愿者们在塘垭村田野调查乡土历史文化遗存(详见本报5月29日、9月11日、9月25日4版“綦走发现”专栏《三角石门联里的缪氏贤达》系列报道)时,发现在石板井附近的大路塆组,有个地名叫火王岩,顾名思义,因供奉有火王而得名。此处现存有摩崖造像一尊,光绪二年(1876年)《永垂万古,重修观音岩募化■■碑》摩崖古碑一块。从“重修”二字可以推测,原供奉的火王肯定在清光绪以前。巧合的是烧盐工人的行业保护神即是火神,难道火王岩也是石板井古盐井寄托神佑的地方? “庙”“泉”并存世罕见 据查,国内其它地区庙宇名中有“盐”的,现存的除前一节介绍的盐昌寺外,另外仅有三座: 一为盐宗庙,在山西运城。始建于唐大历十二年(777年),明万历年间重修,但并没有专供盐业神,是一座赞颂、礼拜自然神为主的神庙。另在江苏扬州,曾有一座盐宗庙,但始建时间并不很早,是清同治元年(1862年),时任两淮盐运使的乔松年所建,供奉夙沙氏、胶鬲、管仲三位盐业始祖。曾国藩去世后,因其曾经担任两江总督兼盐政,任内开通长江盐路,促进扬州盐业复兴,而改盐宗庙为其专祠,现称之为“曾公祠”。 二称盐神庙,只有四川资中罗泉一处。早在秦朝时期,罗泉镇山涧岭底就井架林立,盐灶罗列,成为天府之国生产食盐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产盐历史,较盐都自贡尚早五百多年。盐商们为祈祷保佑盐业发达,方便集会,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筹资修建盐神庙,主供管仲。 三有盐君庙,据重庆出版社2015年1月《巴渝记忆 重庆文脉——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前言《古建筑》部分介绍,仅存重庆巫溪宁厂一处,是古代盐业领域供祭盐神的场所。 另外,在郭正忠先生主编的《中国盐业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里,还简单提到,解(hài)州(今属山西运城市盐湖区)、泰州(今属江苏)先后在宋代以前、清代就建过盐宗庙。事实上,后者的前身是明初两淮盐工所建,纪念盐政之祖管仲的管王庙,可惜两庙均早已荡然无存。 另外,全国各地虽然还有不少供奉盐业神的庙宇,但并没有以“盐圣、盐宗或盐神”命名,更多的是盐商们在会馆等场所里祭拜。包括千年盐都自贡,虽有源自“晋太康元年(280年),猎人梅泽因鹿发现盐泉,而打井取水熬制成盐”的传说,将梅泽供奉为本地井神,并建井神庙的历史,但庙宇名中并没有冠以“盐”字。綦江区打通镇盐井庙、郭扶镇西盐寺,虽名字中有“盐”,也是依托就近地名盐井而名,并非盐业神而名。其它地方的盐泉,目前也没有发现以盐业神而命名的。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现存庙宇中唯有綦江有庙曰“盐圣庙”,泉水中唯有綦江有泉曰“盐圣泉”,均堪称独一无二。且綦江同时并存“盐圣庙”“盐圣泉”,更是罕见。 (未完待续) 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