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药店出名了!”浙江杭州,女子在同学妈妈店里消费38000多元,采购了4.5千克的中药,并研磨成粉,不料女子回家称重时发现不对,药材竟少了1.4斤,在咨询老师后,对方表示名贵药材混在一起本就不合理,于是女子要求退款,可没想到商家却表示打粉磨损属于正常,最多只退16000多的海参,女子对此无法接受,没成想商家接下来恼羞成怒,还扬言一分都不退! 小鲍向来对中医学很感兴趣,于是每周末都前往中医师承培训班学习,在第三次课结束后,原本只是同学间的闲聊,却意外地让她走进了一家名为“赞康堂”的中药材店。 这家店,恰好是其中一位同学的母亲开的,或许是出于人情世故,或许是出于对中医的热爱,小鲍决定在店里消费。 她原本只是想根据自己手上的一个简单的通气血方子抓几味药,可在老板娘的热情推荐下,她最终购买了八种据说对补身子有益的名贵药材。 可能是头脑一热,小鲍直接大手一挥,消费了将近四万元,只不过此时的她还未意识到自己即将陷入一场消费纠纷的漩涡。 回到家后,小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称重,可电子秤上的数字却让她大吃一惊:原本4.5千克的药材,磨成粉后竟然只剩下3.8千克,足足少了1.4斤! 不少药材按克卖,半斤就挺贵了,重量的巨大差异,让小鲍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坑”了,她赶紧跟老板娘沟通,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老板娘随意地一说,做粉时掉点粉是挺正常的,这个解释显然无法让小鲍信服,而且她表示退款也只会退16000元的海参,其余的概不负责。 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买卖纠纷,更像是一场关于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小鲍在市场询问后发现,自己买的价格远超市场价,尽管店家明码标价,但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仍然让小鲍感到难以接受。 她开始质疑,这家店是否存在价格欺诈的行为? 小鲍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上报了相关情况,想搞清楚事实真相,于是工作人员随即对赞康堂的称重工具和监控录像进行了取证。 初步调查发现,店里的秤存在校准不准的问题,可老板娘却辩称,秤的偏差对自己不利,对顾客反而是“划算”的,这种说法,无疑是火上浇油,更加深了小鲍对店家的不信任感。 小鲍除了关心药材重量和价格,还对它们混合磨成粉末的做法表示了疑问,她曾向老师咨询,对方对名贵药材研磨成粉的行为很是诧异,不仅很是少见,而且还会影响药效。 可老板娘却坚称,这种做法在当地很普遍,自己的店开了快20年,一直都是这样操作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采访了其他中药店店员和中医从业人员,他们证实,中药材打粉过程中确实会存在损耗,主要是因为粉末粘黏在机器上、机器摩擦生热导致水分蒸发以及粉末飘散等原因。 损耗率最高会达到15%,可对于小鲍购买的这些名贵药材,他们并不建议混合打粉,这些药材通常单独服用或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掺在一起磨成粉,可能会削弱药效,也可能造成药品浪费,此外,不同药材的炮制方法和服用方法也存在差异。 例如,野山参一般切片含服或泡水饮用,而鹿茸则需要经过特殊的炮制方法才能发挥其药效。 将这些药材混合打粉,无疑忽视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也增加了服用时的不确定性。 这场消费纠纷,凸显了中药市场里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很多人对中药材不太懂行,很容易被药商给误导,有些商家利用信息不透明,用差货冒充好货,乱标价格,这样坑了消费者的利益。 这起事件,也给所有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需要擦亮双眼,理性消费,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别光听商家吹嘘,得自己多比一比,找靠谱的地方买才保险。 在等待市场监管部门最终调查结果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小鲍和店家能够理性沟通,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起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走在购物这条路上,咱们可得留个心眼,多学点知识,这样才更能看清楚,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