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一父亲在网络上发帖求助,他的女儿患有精神分裂,发病期间竟然拿着手机

焱羲和 2024-11-20 12:44:29

11月16日,一父亲在网络上发帖求助,他的女儿患有精神分裂,发病期间竟然拿着手机,将家中的百万积蓄捐空。父亲发现后,立即联系慈善机构,要回捐款。可没想到,有40万捐款却在提交证明材料后,遭到拒绝。而记者联系负责人后,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应。 信源:江苏33岁精神病患捐空家里积蓄40多万,慈善基金会回应了!其父亲或向法院起诉——2024-11-18 潇湘晨报•晨视频 捐款直接捐掉了一百万?!刚开始还以为这又是哪一个富豪做出的慷慨决定,没想到竟然是这种原因?那这个事情到底该怎么解决? 一百万,这个数字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意义非凡,更何况对黄先生一家而言,这是养老钱,更是女儿治病的救命钱。这笔巨款的去向,是各大慈善机构。操作者是黄先生33岁的女儿。而她,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这起发生在江苏南通的事件,迅速在网络发酵,成为舆论焦点。 一个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期间,如何能够操作如此大额的捐款。慈善组织在收到捐款时,会不会有检查不到位的情况?遇到家属寻求退款,灯塔公益基金会不予退还,这样做有没有道理?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起家庭悲剧,更拷问着社会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保护机制,以及慈善机构的责任边界。女儿的生病状况及募捐举动:关于无行为能力年龄界限的解释。 黄先生的女儿一直是我们家的宝贝,既聪明又心地善良,现在有一份体面的工作。2020年,精神分裂症的阴影笼罩了这个家庭。女儿的生活轨迹被彻底改变,工作丢了,情绪波动剧烈,与家人的争吵成了家常便饭。今年4月,女儿的病情再次发作。 她拿出手机,在阿里公益上弄了几下。没有人意识到,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引发了一场百万捐款的风波。黄先生拿出的捐赠证明显示,他女儿在几天里陆续给灯塔慈善救助基金会捐了好几笔钱,加起来超过了40万。 4月18日这天,她一口气捐了六次,捐款数额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这种疯狂行为,揭示了精神疾病如何无情地削弱了她的行动能力。经过法律鉴定,发现当时女儿捐款时并没有完全能承担法律责任。 这么说吧,按法律规范讲,她捐的那钱不算数。一个人如果连自己做了什么都不清楚,那他怎么会有能力做出一个有效的捐赠决定呢?慈善机构的应对与责任:程序正义与人文关怀的冲突 黄先生一家遇到意外情况后,紧张得团团转。他们赶紧跟那些收捐的慈善组织取得联系,想赶紧把这笔救命钱要回来。很多单位得知情况后,都表示了同情,并陆陆续续把五十多万元退了回来。 不过,那家灯塔慈善救助基金会的看法正好相反。捐的钱都是正规渠道,我们有自己的操作步骤。这是基金会负责人的冰冷回复。他们提到,女儿捐钱后,工作人员给她打了电话,确认了一下,女儿也明确答应了。 所以他们觉得捐钱流程是按规矩来的,就不打算退钱。灯塔慈善救助基金会的做法,看似符合程序正义,却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一个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期间的“确认”,如何能够作为有效的法律依据? 基金会是否尽到了必要的审核义务?这值得我们深思。泰和泰律所的律师杨青指出,网络上的捐款是个法律上的事儿,要是没能力处理法律事务的人去捐,那这事儿就不算数。 这实际上也在法律上支持了黄先生一家要回捐款的做法。灯塔慈善救助基金会后续的回应中,也透露了捐款已被部分执行的信息。这事儿解决起来更麻烦了。 如何平衡慈善机构的运营需求和捐赠人的合法权益,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社会舆论与反思:法律框架与社会伦理的博弈事件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 网友们纷纷指责灯塔慈善救助基金会的冷漠和不近人情。有人质疑他们的审核机制,有人谴责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做好事,本该让人感到温馨和有爱。 黄先生一家虽然遭到了灯塔慈善救助基金会的拒绝,但他们没有就此放弃。他们四处奔波,求人帮忙,打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但无论结果如何,它都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案例,推动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权益保护的关注,以及对慈善机构运作的规范。完善制度,加强保护,任重道远 对此事,你怎么看?

0 阅读:93
评论列表
  • Me 3
    2024-11-20 13:17

    见过狗会把吃进肚子里的肉吐回来给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