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预测对了!俄乌冲突最大输家已经出现,不是俄罗斯不是美国!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早就说过,冲突的终点可能会是谈判桌,而这一预测,正在被一一验证。最近,特朗普与普京、泽连斯基电话沟通的消息传出,让人更加确信,俄乌矛盾或许正在迎来新的转折点。那么问题来了,冲突到谈判,谁会成为输家? (来源:凤凰网) 先看谈判的背景。特朗普还没正式上台,却已经展现了“战略收缩”的思路。为了不让俄乌冲突拖累更多资源,他已经开始和相关方接触,想把问题带回谈判桌。 其实早在2015年,德国、法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就签订过“新明斯克协议”,试图缓和顿巴斯地区的紧张局势。默克尔当时的努力为欧洲避免了一场大规模冲突。可惜她卸任后,这些缓和机制前功尽弃,战争终于爆发。 那么,现在谈判能让谁获利呢?俄罗斯先亮了底牌。普京明确表示,俄乌冲突后,乌克兰的边界将取决于“历史领土上居民的意见”,简而言之,俄罗斯准备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地盘。 而从经济和战场局势看,俄罗斯的韧性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尽管被西方制裁,俄罗斯的经济反而实现了增长,靠能源优势在消耗战中站稳了脚跟。 再看美国,虽然援助乌克兰的总额超过1820亿美元,但这些钱并没有真正离开美国大门。大部分资金进入了军工复合体,用于武器生产。 换句话说,美国的钱养活了自己的军工企业,还在国际军火市场大赚一笔。至于乌克兰的还款问题,未来可能会用国有资产抵债,等于给美国埋下一笔巨大的利益账单。怎么看,美国都不可能成为“吃亏的一方”。 那么,谁是输家?默克尔的继任者朔尔茨领导下的德国,可能要捧走这个“荣誉”。从能源到经济,德国在俄乌冲突中几乎全面受损。首先是能源危机。 切断与俄罗斯的合作后,德国的能源价格飙升,直接导致了通胀率上升8%,GDP下降2.5%。其次是高昂的对乌援助。德国已经为乌克兰提供了超过170亿欧元的资金和武器支持,援助力度在欧洲仅次于美国。 更大的麻烦还在国内。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对乌克兰难民的无力安置,让德国社会矛盾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持续升温。 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断,又让德国失去了默克尔时代的重要经济支柱。在冲突结束后,如果欧洲其他国家不满战后安排,将矛头指向德国,朔尔茨恐怕难以应对。 从战场到谈判桌,这场冲突的赢家和输家正在浮现。 俄罗斯稳住了局势,美国赚足了军工和战略利益,而德国则因为一系列错误决策,可能成为这场冲突的最大“背锅侠”。未来,德国的经济与社会如何恢复,恐怕要看它如何从这一泥潭中自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