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聪明的社交方式:从不拆穿,但会远离》
我记得不久前看过一个马斯克的采访,问他对人类永生有什么看法。
他说自己支持死亡,「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到死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如此以来,社会就没有办法进步。」
任何一种观念、习惯,一旦形成,就倾向于永远存续下去。
人类始终是惯性的动物。因为这是生存的必须。
有过跑步经验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随着你越来越擅长跑步,同等距离,同等速度的奔跑对你来说会变得越来越轻松。你消耗的精力(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热量)会越来越少。
惯性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节省精力。
人每天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对男性来说,每天基础消耗大约为每公斤体重*24,女性大约为每公斤体重*20。在这个基础上再*2倍,就是你可用精力的极限。
事实上,这种极限的精力消耗不可能长期保持,因为会增加死亡的可能性。在壮年时代,1.4倍是可以长期保持的消耗量。
这就是为什么平均来看,男性每天消耗的热量差不多是2400大卡左右——所有成年男性的平均体重约为70公斤。70*24*1.4=2352。
你可以在短期突破这个值,但你的身体会帮助你做出调整。在剧烈运动之后,你会花更多时间来休息。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为了不让你疲劳致死。
那么,你如何在有限的精力下,面对复杂的人生?
唯一的可行之道,就是养成某种惯性,并维持它。尽可能让生活在大部分时间都自动驾驶。
改变惯性并不是不可能,只是这需要比养成和维持惯性多一倍的精力。毕竟你要先将已经养成的惯性停下来。
惯性以及其背后的生理基础,会让你明白,为什么当你试图拆穿他人某种观念或者习惯的错误时,总是会遭遇强烈的对抗。
因为他们必须要维护自己的惯性,坚信惯性的正确。否则他们就必须做出改变——毕竟没有人愿意活在错误中。
而这种改变所带来的精力的大量消耗,必然会对他们的生存造成威胁。
最聪明的社交方式,就是看到了人性难以改变的事实,因此从不拆穿,只是默默远离,去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伙伴。
除此之外,这一生理机制最讽刺的一点还在于:
越是生活在底层的人,越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重新塑造观念与生活的习惯。他们必须摆脱手机、电视、游戏、八卦、尼古丁、酒精、糟糕的人际关系,重新养成学习、实践、自我修正的习惯。
可他们内心中,一旦想到改变所要付出的精力,会毁了他们原本岌岌可危的生活,就心生恐惧,止步不前。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能够在最困窘的时候,也可以自我约束,改变观念和习惯的人,总是能够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
因为他们知道,人是惯性的动物。
拥有怎样的惯性,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