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很震惊的,这本书的作者来自法国,但她所描述的亲子困境放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点也不违和。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点也感受不到来自不同文化的隔阂,仿佛就是自己身边也会发生的事。
在我们的社会中,“原生家庭”经常被当作一切问题的始作俑者,我时刻也会反思我们是否在持续地给予“原生家庭”超出其本身价值所在的“光环”?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我很认同,那就是我们要积极打破有关“父母”、“子女”和“家庭”的幻想。很多时候为了服从某种观念,我们可能只是在“扮演”一种角色,而并不是自己真正希望成为的样子。而这些观念,将这三者所代表的职能置于一个神圣而不可冒犯的高度上。让人们对质疑它们的可行性感到畏惧。
“父母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孩子应该服从父母才为孝”……我们会把这些声音内化为自己的真实意愿。更多时候,亲子关系以一种僵化了的结构展现出来,爱和被爱成为了隐形债务。
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割裂现象:父母在做出一些自私行为时,为了符合社会期望会强行说服自己和孩子“我是为了你好”。孩子为了被认为是好孩子而不得不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欲望。而一段健康的关系“应该允许个体表现自己的情绪、感受、需求和想法。也尊重每个个体完整性的发展。”传统观念之所以被称为是传统观念,就在于它不会也永远不可能成为真理,它只能服务于一个特定时期的某种共同目的。然后它就需要被抛弃,被更新,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没有任何一段关系可以是永恒的,亲子关系也不例外。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视角:在成年之后,我们需要将父母当作“前父母”,将自己当作“前子女”。
“前父母”意味着你需要意识到你和子女已经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请你像不会随意插手你的同事、朋友的生活一样不去随意干预你的“前子女”的事情。更不要物化自己的孩子,将他们当作为你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险的工具。就像纪伯伦这首诗说的那样:“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的儿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求。他们经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而“前子女”意味着你需要意识到除了你自己以外,任何人不对你当前的状态负责。“成年人”三个字是有重量的,它意味着你需要付出努力去进行长期的自我构建。你不需要除了你自身以外的父母。想象你是一只羽翼已丰满的小鸟,此刻你需要忘记家庭温暖的巢穴。你可以随时振翅高飞,去拥抱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