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的本质是人为降低难度。 描述事实,没有贬义。 逻辑也很简单,孩子愿意学什么东西,是因为孩子认为这是自己不太费力就能搞得定的事情。孩子觉得难得要命,那肯定快乐不起来。所以,只要家长把难度和工作量控制在孩子智力允许范围内,学习这事就没什么痛苦。 快乐教育的方法有几种: 1. 提前学,比如把一年的学习任务摊薄到五年,那么学五年的孩子就会比学一年的孩子更容易快乐。当然,低龄都是提前学语文英语这种没什么智力门槛的,因为数学真的不太容易摊。 2. 回避难度,低水平徘徊。比如学数学坚决不碰难题,保持在课内最低基础题水平,那么孩子自然容易学起来快乐。 3. 回避考核,自我满足。学主科不参加竞赛考试,学特长不考级,主打一个怎样都行,那么也很容易快乐。 上述方法在低龄还是挺管用的。低龄孩子类似一个小动物,按本能行动。家长讲什么未来发展自我实现都是对牛弹琴,要想教育那就得按孩子本能来。孩子愿意学,那就多教点,孩子不爱学了,那就退回去点。能学多少孩子自己说了算,自然比初高中N门课压下来门门考试要快乐得多。 但是孩子总是要长大的,届时再玩这一套能不能应付得了课业要求,那就不好说。到时候看什么呢,看孩子智力。智力天花板高,那么学业难度或许会一直在智力允许范围内;天花板低,那么总有一天难度会超出能力,然后就没什么快乐可言了。 至于什么学习的成就感,什么攻克难关的喜悦,前提是能攻克。本版没有家长觉得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因为理智告诉我们这就是搞不定的事情。对孩子同理。小孩子啥也不懂,好哄好骗;长大了难道还分不清自己能不能学么,骗不了自己,就快乐不起来了。 讨论什么快乐教育好不好,对不对,挺没必要的。这东西是对付低幼孩子的临时性手段,不是目的,而且这个手段在未来必然会失效。家长在孩子小时候人为建造了一个温室,让孩子舒服点,仅此而已,跟长大之后没什么相关性。 也因此,提前学是不是将来一定学业有成,快乐教育将来是不是就热爱学习,都不确定。只要还在考核系统内,那么总有一天要接受智力比拼,能学就快乐,学不了就不快乐,躲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