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自证陷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嘴上的自证和沉默都是没用的,要靠行动去继续自己的步伐,才能够打破争议。
很多人说迪子不会宣传技术,这一点我认同,但有些时候你仔细想想,其实就是陷入自证陷阱而已。仰望U7前几天做了一次连续77次的弹射起步测试,这件官方输出了视频和结果,但是没有大肆宣传。
按照一般的逻辑,拉几个友商车型来做对比,然后常规宣传,自媒体端站场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不要妄想能有多好的效果,但基本的目标是能达到的。但是这次链路基本是缺失的,还是在对磷酸铁锂电池争议这么大的时候,有些人说是一次资源浪费,其实我觉得这样反而是对的。
现在传播的立足点应该是:我只需要证明一件事:「自家铁锂电池的性能足够好」
而不是「磷酸铁锂有多好」或者「跟三元锂相比有多好」。其实多看几遍就能发现,后者一直在掉进自证陷阱,只有前者是恰当的。足够好,能支撑起高性能车型的需求就OK了,不要去做任何对比,不要试图证明任何其他的事情。
现在对三电系统水平的争议无疑是最大的,这次在135kwh高性能的铁锂电池组上,迪子已经展现出了几个非常优秀的点:
[纸飞机]①驱动单元布置的协同化
主要体现在驱动单元的散热/冷却方式、依托电子油泵实现精准的温控、分布式电机带来的精准扭矩分配
[纸飞机]②铁锂电池组强大的性能
主要体现在铁锂电池组能量密度、瞬时峰值放电倍率
[纸飞机]③优秀的热管理系统
包含上述两点综合起来形成的热管理体系,主要是结构设计和电控化的精准性问题
其实合起来看,一个极端工况测试就能展现出迪子三电系统的实力,让我个人特别意外的是驱动单元的成熟化,多电机方案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玩花活了,而是要切实落地到性能和安全性上去。
这种性价比极高的宣传材料,捂着不谈其实未必是坏事,迪子的技术在进步,宣传测也在跟着进步。既然国内目前没有哪一个厂家做得好高端豪华,既然做什么都会被喷,那其实就代表做什么都是对的方向。我只管谈好自己的东西就好。
只要证明这套三电系统正在进化,且足够好,足够支撑就行了。争完装机量争性能,争完性能争均价,太没有意义了。极端化的东西反效果是最强的,足够安身立命,足够逻辑自洽、足够占有一席之地,就OK了。任何企图打破这种平衡,企图把品牌或技术拉向极端化的声音都不可取,不论是支持还是攻击,都是一种带节奏。
有技术,有逻辑,有声音,足矣。
对于迪子的高端品牌来说,我想现在就应该就是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