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已经是大连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的王健林,却选择了转业。很多人都感到很奇怪,因为当时王健林才28岁,已经是副团级干部了,这真是前途无量啊! 1990年,万达主要依靠房地产和商业物业获取收益,但王健林意识到,单一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已难以带来持续的增长。 于是,2002年,万达开始向商业地产领域转型。 王健林清楚要想突破,必须与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王健林为了说服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商,亲自多次前往其总部,却屡屡被拒。 王健林最终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成功促成了双方的合作。 1990年代初期,万达曾接手一个半完成的项目,然而在此时资金贷款变得困难。 王健林面临巨大的资金短缺,急需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 在无奈之下,王健林甚至一度因失眠而健康出现问题。 2000年,王健林决定进入商业地产,但由于缺乏经验,他曾将商场的底层商铺全部售卖给个人投资者,结果这些商铺经营不善,最终引发了大量的诉讼。 仅在三年时间里,王健林便遭遇了222起诉讼案件,虽然大多数案件最终胜诉。 他迅速总结经验,结合商业、办公、住宅等多个功能,打造多元化的地产项目,成功提升了万达的现金流。 王健林的早期生涯并不显眼。 1986年,王健林从辽宁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取得学位后,调任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 国家启动了“百万裁员”政策,王健林选择进入了地方政府工作。 转型后的第一站是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职务,而后,他在1988年接手了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并成为公司经理。 1988年,王健林开始接管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 这家公司当时负债累累,为了挽救公司,王健林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认为,公司之所以陷入困境,关键在于依赖政府的庇护。 王健林果断地改进了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 1990年,王健林带领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承接了“南山住宅”项目。 在此过程中,他实施了严格的管理,逐渐改变了员工的态度。 项目完成后,但依然未能彻底摆脱沉重的债务负担。 王健林瞄准了“旧城改造”,那时,大连市政府南面有一片由日本殖民时期所建的棚屋区,设施老旧。 改造这一项目涉及拆迁和回迁,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但王健林设计了30层的高楼,改变了大连的城市面貌。 此外,他还提出大户型和配备洗手间等概念,让“旧城改造”项目超出了预期的收益,改造后的800多套房屋迅速售罄,创造了每平米1600元的销售价格。 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此时,国家和地方政府正在推进企业体制改革,大连市政府宣布将选择三家企业作为试点进行股份制改革。 王健林在得到批准后,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在1992年成功改制,成立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到2006年,万达开始推进其第三代广场的建设,这些广场的规模更大、功能更全,甚至进入了县级市。 尤其是在城市新区、郊区等地方,万达广场推动了当地的城市化进程。 2017年,王健林开始意识到,继续依赖传统的商业地产模式已经不再可行。 与此同时,万达的负债也迅速攀升,达到了6000亿元。 尽管万达的广场遍布全国,但巨大的债务负担让王健林感到了压力。 事实上,王健林早在2017年就已预见到行业的风险,并决定通过出售部分资产来减轻债务。 2017年,融创的孙宏斌以430多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13个万达城。 2023年,香港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太盟投资集团与中信资本、穆巴达拉投资公司等联合,注资约60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60%股份。 万达商业的控制权正式易手。 太盟的董事长单伟建在此前曾通过低价收购韩国第一银行,这一次,他同样看准了万达的困境。 王健林的商业帝国曾经如日中天,从2015年达到的最高财富值2106亿元,到如今仅剩300亿元。 曾经引以为傲的万达广场、万达院线等项目,如今面临着出让的命运。 最初,王健林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然而,时运不济,万达的扩张战略在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期显得力不从心。 高层曾提出让万达上市,但最终未能如愿。 随着万达广场的销售和万达院线的转让,王健林的财产大幅缩水。 万达的高层开始纷纷离职。 媒体很少再见到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商业大亨。 与此同时,网络购物的兴起,加剧了传统商场客流的下降。 即便是美国的梅西百货,也在不断裁员和关店。 参考文献:[1]王健林“割肉”过年[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24(2):I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