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毛主席最信任的秘书,前途无量的田家英,突然吊死在毛主席的藏书室,消息传开,震惊全国,那么田家英为何突然自杀?这其中究竟有何隐秘? 田家英原名曾正昌,1922年生于四川成都的开药铺的小康家庭。在年仅3岁时丧父,12岁时又丧母,使他早早地承受了生活的重压。无法继续正规学业的他,被迫成为家中药铺的学徒。尽管生活艰苦,田家英却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自学了大量书籍,涉猎广泛,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政论,书籍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 少年田家英的才华很快就在当地显现出来。他14岁与一位教授在报纸上的一场论战中大放异彩,一战成名。教授惊讶于对方竟是年仅14岁的药铺学徒,从此人们便赋予了他“神童”的称号。此后,田家英的文章逐渐被各大报刊所接纳,他用笔名“田家英”发表作品,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 1936年,年仅14岁的田家英,受到了侯方岳同志的影响,开始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活动。在此期间,田家英的政治觉悟日渐提高,最终在1937年末踏上前往延安的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行列。 田家英在延安的日子里,他的才华和坚定的革命立场迅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他在陕北公学和延安马列学院接受教育,后在陕北公学留校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他以其出色的写作能力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成为了陕北地区著名的“笔杆子”。他的文章,如《沙漠化的愿望》和《奴才的见解》,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洞察和批评。 1942年,田家英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文章《从侯方域说起》,这篇杂文显示了他的深厚文学功底,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毛主席对这位年轻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46年,田家英被推荐为毛岸英的老师,此后他与毛岸英的关系非常融洽,田家英不仅在学识上给予毛岸英大量的帮助,两人在生活中也如兄弟般相处。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了关键阶段,田家英在胡乔木的推荐下成为了毛泽东的日常秘书。他不仅协助毛主席起草文件,还参与了不少重要的决策讨论。毛主席曾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死后,墓碑上什么字也不要留,我送你五个字—‘读书人之墓’,你看好不好?”两人一起笑了。 在1956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田家英与其他四位被正式任命为毛泽东的秘书,他们共同组成了著名的“五大秘书”。其中,田家英不仅承担了日常秘书的角色,还在多个重要历史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田家英的生涯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便是1956年中共八大开幕词的起草。在党的八大即将开幕之际,毛泽东对自己及陈伯达的开幕词草稿均不满意,最终选择了田家英来承担这一重任。在没有具体指示的情况下,田家英仅用一夜之间就完成了这一重要文稿,这份文稿不仅简洁明了,还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获得了空前的响应,三十多次的掌声中断了开幕词的宣读,显示了其文稿的巨大影响力。 田家英不仅是毛的日常秘书,还多次被赋予重要的文稿起草任务。在毛的多次重要讲话和指示中,田家英的笔触频频出现。尤其是在毛泽东提出的一些政策和理念的表达上,田家英都能准确把握其核心思想,使之以书面形式精确传达。 1961年,他被任命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负责中央文秘及会务工作。然而,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田家英因为在处理《海瑞罢官》文稿中的某些敏感内容时做出了删除处理,这一行为虽出于保护领导核心的考虑,却被误解为“篡改毛主席著作”。 1966年,受到政治风波的影响,田家英选择了自杀。 1980年,田家英被平反,中共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田家英被评价为正直、诚实、有革命精神的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