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底,蒋介石要调美械第二军当“御林军”,他给军长陈克非发去电报,让

历史有小狼 2024-11-20 20:57:35

1948年11月底,蒋介石要调美械第二军当“御林军”,他给军长陈克非发去电报,让不要接受任何人指挥,火速率部到南京。 整编74师,在国民党五大王牌部队中,曾是不可小觑的存在,被誉为“御林军”。其历史源于抗战时期的74军,曾凭借黄埔系的根基与显赫的战绩,在南京和长沙等地的保卫战中展现出坚强的战斗力。随着战争的演进和战后整编,74师的命运与战斗力发生了显著变化。 74军成立之初便展现了其战斗潜力,这是在淞沪战役中初次显现的。尽管是新成立的军队,74军在罗店伏击战中大胜,击毙了大量日军,包括一名中队长,这一战役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士气与声誉。 继续在万家岭战役中,74军以其独到的战术安排,成功攻占了战略要地张古山,此举不仅巩固了战场的优势,也重创了日军106师团,为后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进入上高会战,74军的表现同样出色,赢得了第一号“陆海空武功状”。这一时期,74军不仅战斗力强,而且在装备和训练上均属精良。随着美国援助的到来,74军更是成为了首批装备美式武器的国民党部队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在战场上的作战效率。 抗战胜利后的整编中,74军转变为整编74师,经历了重大的编制调整,由原先的三师九团改为三旅六团,这一变动不仅缩小了规模,同时部分经验丰富的老兵在战争损耗和战后退伍中流失。 更为复杂的是,整编过程中吸纳了汪伪军的部分力量,包括警卫军和伪独立旅的元素,尽管这些部队在汪伪军中算得上精锐,但其战斗力与74军的老兵相比明显逊色,这一补充显然未能有效弥补老兵的流失。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整编74师再度调整为三旅九团的编制,但其中新增的团体还未完全成形,而已有的团体在连续的战斗中遭受重创。 尤其是在两淮战役中,整74师付出了3000人的代价取得胜利;紧接着在涟水的两次战斗中,又先后损失了近8000人。这些连续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师的战斗力。 面对接踵而至的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的处境愈发艰难。师长张灵甫在战前曾紧急请求补充人员,尤其是连排级的军官,以补充前线的损失。 尽管从中央军官学校获得了300名即将毕业的学员,但新补充的兵员中,有部分仅存在于纸面之上,真正到达前线的只有约2500人。 此外,包括一些俘虏的解放军补入输送团,但这些补充措施在实际战斗中效果有限,甚至在孟良崮战役中出现了部分俘虏兵力倒戈的情况,直接导致了战斗的失利。 整编74师的战斗力,相较抗战期间的辉煌历史,已大为不同。随着编制的缩减和人员结构的改变,以及连续作战中的损耗,这支曾经的精锐部队在孟良崮战场上的表现,已无法复制其早年的辉煌,这在后来的评估中,成为了对张灵甫指责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分析整74师的武器装备情况时,可以发现该师在纸面上的装备编制显得十分完善且豪华,然而现实中却存在诸多差距和缺陷。该师直属单位包括1个美制105毫米榴弹炮营和数个专用炮兵连,显示出其理论上的强大火力。 但事实上,除了榴弹炮、山炮和战防炮的编制相对齐全外,其他武器如迫击炮、重机枪及步兵武器则普遍未达到理想的装备状态。 例如,尽管步兵连理应装备多挺美制M1917A1型7.62毫米重机枪和M1巴祖卡火箭筒,实际上许多单位只能配备更少数量的机枪,而步兵使用的汤姆森或斯太令冲锋枪以及M1903A1型春田步枪更是远未达到标准配备数目。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对国民党的武器禁运政策影响,自1947年初起,74师不得不开始采用国产机枪和步枪来替换部分美械,以应对装备短缺的窘境。 在孟良崮战役中,由于交通不便和后勤支援困难,74师的山炮和其他重型火炮无法充分展现其战斗力,且弹药供应不足,令师的火力支援能力大打折扣。 此外,74师的特殊装备如火焰喷射器和火箭筒,虽具备一定的战场威慑力,但在实际作战中由于数量有限且操作复杂,其实际效用并不理想。而直属辎重团的配武更是形同虚设,凸显了装备管理上的漏洞。 对比之下,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及整74师的精良,但其总体上更趋于实用和均衡。解放军的装备策略重视实战需要和后勤保障,这在孟良崮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解放军通过优势的火炮数量和更有效的后勤支持,确保了火力的持续和有效,使其在战场上占据了明显优势。 参考资料:陈冠任编著. 《十大王牌军》 2006

0 阅读: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