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一名新疆男子退伍后,被分到供销社上班,给当地百姓赊账10000多元货物而丢了工作,他感慨:做人不能心太好!不料,在他落魄时,萍水相逢之人接连帮助,又唤醒了他心底的善良,从而让他感动中国。 阿里木江·哈力克,他是一名走出军营的新疆汉子。1992年,他的军旅生涯画上句号,回到故乡,踏入了供销社的大门。 阿里木江在供销社的日子,是他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由于供销社位于偏远山区,许多村民生活贫困,难以一次性支付货款。阿里木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无法忍受看到乡亲们因为缺乏生活必需品而受苦,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赊账。而心软的他总是一次又一次同意赊账,谁知道一年下来赊的账足足有10000多元! 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供销社主任面对如此巨额的欠款,无奈之下,只能做出辞退阿里木江的决定。阿里木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怀疑自己的善良是否真的值得坚持。 “做人不能心太好!”失业的打击让他深刻感慨。 失业后的阿里木江,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不再有稳定的工作,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失败,只能四处流浪,一度沦落到睡在街头的地步。 然而,命运在给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总会为他打开一扇窗。就在他流浪至毕节,身无分文、生活无望之际,命运的转机悄然降临。一位农民工的一碗豆花饭,一个酒吧老板的一百元钱和一个摊位,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帮助,却成为了阿里木江人生的转折点。 他开始在酒吧门口摆摊卖羊肉串,生意逐渐有了起色,他的生活也开始步入正轨。 他明白,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善举,汇聚成了他重新站起来的力量。随着生意的好转,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心中那份帮助他人的善良再次被点燃,开始寻找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重燃善良之火的阿里木江,开始了他的慈善之旅。在贵州镇远的一次山火中,他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参与救援。尽管他自己也身处险境,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直到大火被扑灭。当地政府给予他三百元的奖励,他却坚辞不受,将这笔钱捐给了一名面临辍学的学生。 在医院探望朋友时,阿里木江遇到了小男孩周勇,一个患有肾病,因贫困无法继续治疗的孩子。他没有犹豫,立刻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帮助周勇支付了治疗费用。并通过媒体发起呼吁,社会各界的爱心汇聚,为周勇筹集了足够的治疗费。 阿里木江的行为,不仅挽救了一个小生命,也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行列。 2006年,阿里木江决定将自己的善举制度化,他用自己烤羊肉串赚来的钱,设立了“阿里木助学金”,专门用来资助毕节学院的贫困学生。 这笔助学金虽然数额不大,但它代表了阿里木江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贫困学生的深切关怀。他的这一行为,不仅改变了学生们的命运,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阿里木江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他的善行如同波澜,不断扩散,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他不仅在物质上帮助贫困学生,更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学生们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阿里木江无私的爱和支持。 信源:cctv13新闻频道——2014.3.6“羊肉串慈善家”阿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