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产国际的资金援助 二十年代开始,共产国际积极援助东亚各国的革命,曾经192

梨评历史 2024-11-20 22:08:01

关于共产国际的资金援助 二十年代开始,共产国际积极援助东亚各国的革命,曾经1928年的一份援助清单上,列出了当时援助的金额: 拨给CCP第二季度(4月、5月和6月)每月12820美元;拨给中国共青团1928年上半年7692美元;可以在这个数目范围内拨给他们。 到了1933年,际驻华代表埃韦特经手转交CCP的经费包括: 24.56万法郎、6.16万美元、101452墨西哥元、5000瑞士法郎、1864荷兰盾 CCP就是我党初期的英文缩写,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一个月才一万多美元,似乎不太够啊,但放在民国时期美元还是相当值钱的时代,这笔钱还是不少的。 只是想要知道这笔钱,对于当时的革命有多大的意义,就得先明白在这个时期内,国内和国外货币的购买力以及汇率。 在法币改革前,民国的主要流通货币就是银元、银毫、铜元兼杂部分纸币。 一开始,银元、银毫、铜元的兑换是十进制兑换的,即1银元(元)=10银毫(角)=100当十铜元(文)。 但北洋时代,军阀混战不休,各省都有自己的货币铸造厂,为了捞钱,一些军阀开始偷工减料,导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劣质的铜元、银角,这就导致十进制的流产。 根据陈存仁先生所著的《银元时代生活史》记载,1914年的时候,130枚铜元才可以兑换1枚银元,但到了1926年的时候,则需要271枚铜元才能兑换1枚银元,可见当时铜元贬值到什么地步。 至于银毫,则要看成色,即含银量多少。 清末时期,银毫的含银量普遍超过80%,因而当时12银毫即可兑换一枚银元。 北洋时期,稍微好一点袁大头银毫含银量降低到70%,需要13银毫兑换一枚银元,其余成色差一点的则需要15-16银毫,最差的就是含银量50%以下的,需要20银毫才能兑换一枚银元。 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一些纸币,纸币方便携带,但得看是哪家银行发行的。 一般而言,中行和交行发行的纸币,基本可以按照面值进行兑换,但地方银行就说不准了,和铜元一样,粗制滥造的太多,甚至军阀倒台后就沦为废纸。 混乱的币制给了日本人浑水摸鱼的机会。 早些年,日本在东北开设了横滨正金银行,发行了纸币,而后将发行权交给了朝鲜银行,货币上著名了可以兑换日元或金币,因而有“金票”之称,仅在北方流通。 所以当时的主流还是以银元为主,购买力也以银元为参考。 1913年-1920年,北大食堂一个月需要6银元,六菜一汤,六人一桌,主食随便吃,《觉醒年代里》,一银元就可以吃顿涮羊肉,按照如今吃涮羊肉的成本,一银元至少价值200元人民币左右。 另外还有一个算法,就是米价。 二十年代初,一银元在上海可以买44斤大米,查看最近米价行情,44斤大米需要150元左右,简单换算,就可以得出一银元在如今的购买力。 这么一看,民国初年大学教授普遍的月薪三百元,相当于现在月入五万,妥妥高薪,当时教员当图书馆管理员,每个月8元大洋,和教授们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看完了国内的银元购买力,在看看在看看当时世界上的汇率。 1929年,根据当年的国际白银价格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如下的汇率: 注:当时的世界货币是英镑,以1英镑作为参考。 1英镑=5美元=125法郎=20.66德国国家马克=25瑞士法郎=89.9意大利里拉=12银元。 这么一看,1928年的12820美元等于30768银元等于如今的461万元人民币。 1933年则更高,各个货币换算一下,差不多每个月有三千多万人民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