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激情澎湃的讲话稿《科学的春天》,并不是郭沫若亲笔写的,写作者另有其人。

张绣聊历史 2024-11-20 22:11:39

实话实说:激情澎湃的讲话稿《科学的春天》,并不是郭沫若亲笔写的,写作者另有其人。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邓公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次大会是我国科学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确定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根本方针,标志着我们科学工作迎来了春天。 这次大会历时14天,于3月31日闭幕。闭幕式会上,由播音员宣读了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的讲话稿《科学的春天》,为大会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事实上,《科学的春天》这篇激动人心的讲话稿并不是郭沫若亲笔写的。会议期间,郭老已经是疾病缠身,卧床不起,他根本不可能亲笔书写讲话稿。 于是,简报组的胡平建议请徐迟来代写,稿子写出来,但上级领导认为内容太散,不符合要求,审核不通过。 时间紧迫!经过大家紧急讨论,决定由胡平执笔,完成这篇讲话稿。 写完之后,胡平立即送给郭沫若审阅,郭老在病榻上认真看完,非常满意,只是加几个字。最后,他提笔在讲话稿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没有想到,文坛巨匠郭沫若也要找人代笔啊!

0 阅读:0
张绣聊历史

张绣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