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郭沫若照常来到古玩摊淘换东西,突然一个铜老虎进入了它的视野,表面斑驳隐约还有金色的刻痕,老板开价10块钱,他付完款扭头就跑,原来此物竟然是当年秦始皇调动百万大军用的虎符,如今已是国宝成列在博物馆! (参考信息: 广州日报——秦杜虎符:中华现存最早调兵凭证错金字精致(图)2012年05月20日) 1937 年,抗日战争骤然爆发,华夏大地瞬间被硝烟所笼罩。 山城重庆,于战时荣升陪都,故而吸引着来自华夏大地四方的民众。 郭沫若,这位著名的学者,就在这乱世之中,与一件尘封已久的国宝,展开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重庆,这座靠山临水的城市,即使在战火中也依然保留着它独有的魅力。 古玩街,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成为了郭沫若在紧张工作之余的放松之地。 他并非奔着淘金而至,实则更多是为体悟历史的律动,寻觅精神的安抚。 一天,郭沫若像平时那样,在古玩街闲逛。 街道两侧罗列着品类繁多的古董与旧物,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他走走停停,随意浏览着,并没有特别的目标。 他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前停了下来,被一个黑乎乎的小东西吸引了。 它躺在摊位的角落里,毫不起眼,甚至沾满了泥土,像是被遗忘的垃圾。 这件小玩意儿,形状像一只老虎,但具体是什么,一时也看不清楚。 郭沫若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他拿起这件小物件,准备擦拭一下上面的泥土。 就在这时,小物件突然裂成了两半,露出了内部的结构。 摊主看到小物件碎了,有些无奈,想让郭沫若看看其他的东西。 然而,郭沫若竟对这已然破碎的小物件兴致盎然,好奇之心骤起,目光被牢牢吸引。 他意识到,这可能并非普通的物件,而是有着某种特殊意义的物品。 他决定买下它。 “十块钱,怎么样?” 郭沫若向摊主询问价格。 十块钱,在当时的重庆,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摊主有些惊讶,这件小物件是他儿子在玩耍时挖到的,他并不清楚它的价值。 他甚至劝郭沫若买其他的东西,担心他吃亏。 然而,郭沫若决心已定,毫不犹豫地掏出十元钱,将这件残缺的小物件收入囊中。 一回到家,郭沫若就急着研究起那个小东西。 他小心翼翼地将它清洗干净,露出了它的真容:两只可以合在一起的铜老虎。 这使他忆起古代的一种军事信物——虎符。 他拿出放大镜,认真看了看铜老虎上的花纹和字。 借助放大镜,他惊觉铜老虎身上竟刻有几个错金篆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这几个字,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郭沫若的心脏。 他知道,自己手中的这件小物件,并非普通的铜老虎,而是秦始皇用来调兵遣将的阳陵虎符! 他翻阅了很多古书资料,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虎符乃古代帝王赐予将领之信物,以此证明其掌有兵权。 它承载着无上权威与重大责任,是古代军事权力的象征之一。 它常被制为虎之形,以青铜或黄金打造而成,分作左右两半。 皇帝掌控右半,将领执握左半。 皇帝若欲调兵,便遣使者持右半块虎符往将领之所。 将领手中持有左半块虎符,一旦与另一半吻合相对,便可调动兵马。此乃古代调兵之关键凭证。 阳陵虎符是秦始皇给阳陵驻军将领的凭证。 阳陵虎符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证明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展现了古代军事制度的严密性和复杂性。 虎符的存在,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有力证据。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让我们得以一窥秦朝时期的军事制度和政治格局。 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术和精细的手艺。 郭沫若深知这件文物的价值,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收藏,更是属于国家的宝藏,属于全体人民的文化遗产。 他决定将阳陵虎符捐赠给国家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研究这件珍贵的文物,了解它背后的历史故事。 除了这个“阳陵虎符”,郭沫若的身上还发生过更有趣的故事。 某次,他在一张照片上看到慈禧戴过的一极为精美奢华的凤冠,可当千辛万苦找到冠子时,凤冠上最为耀眼的四颗夜明珠却是不翼而飞。 而这让郭沫若是尤为可惜,为了复原这件凤冠,郭沫若是在民间四处寻找这四颗夜明珠。 数十年后,就在他不抱希望时,突然听说一老农家枕头发现四颗珍奇的珠子,郭沫若听闻这个消息后,急忙就赶往老农家中查看究竟。 在见到这四颗珠子之后,郭沫若是喜出望外。 原来这四颗珠子正是那凤冠上的夜明珠,郭沫若兴奋的跟老农说,要奖励老农一万块作为上交奖励。 老农闻此数目,惊得赶忙拒绝,直言自己是在为国家作贡献,绝无他求。 事后了解才得知,这四颗夜明珠是一个老宫女所留,后来被国家收走,奖励给了老农500块和一面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