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损失10多亿!贺兰山煤层燃烧300年,至今都没熄灭,每年损失115万吨煤炭!

百晓生采风 2024-11-20 22:12:13

一年损失10多亿!贺兰山煤层燃烧300年,至今都没熄灭,每年损失115万吨煤炭!那我国为什么不去灭火呢?不是不想灭,而是不知道怎么灭...... 【信源】央广网 “现实中的火焰山!”贺兰山,宁夏和内蒙古的天然屏障,雄伟壮阔。然而,在这壮丽山河之下,一场持续三百年的“地下火”正悄然蔓延,吞噬着珍贵的煤炭资源,也拷问着我们该如何平衡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这不仅仅是贺兰山的问题,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面对的资源困局。 三百年的地下燃烧,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却真实发生在贺兰山。据估算,每年至少有115万吨煤炭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 这相当于每年烧掉一座小型煤矿,损失触目惊心。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场大火始于三百年前,至今仍未扑灭。想象一下,马可·波罗在1272年就发现了贺兰山的“黑色石头”——煤炭,见证了它的价值。而如今,这曾经被称为“太西乌金”的优质煤炭,却在熊熊烈火中化为乌有。 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旷日持久的燃烧?原因复杂,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贺兰山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和溶洞遍布,地下水难以排出,形成热水溶洞,为煤层自燃提供了温床。 煤炭本身也易于氧化自燃,特别是贺兰山的煤炭,低灰低硫,高发热量,孔隙多,表面积大,更容易与氧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就像一堆干柴,一点火星就可能引发燎原之火。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活动也难辞其咎。三百年前,贺兰山的煤炭就已经开始被开采。早期的开采缺乏规范,留下了大量的矿洞,增加了煤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剧了自燃风险。 此外,一些人为的火种,例如矿工取暖或地面明火,也可能引发新的燃烧点。这些老火区不断蔓延,引发新的燃烧,形成恶性循环。 煤层燃烧带来的后果,远不止经济损失。燃烧产生的烟雾和废气,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以及PM2.5等细颗粒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大气环境。 地下水循环系统也受到破坏,导致水资源枯竭和地质灾害。附近的居民甚至不敢开窗,因为一开窗就会沾满煤灰。这场地下火,不仅烧掉了资源,也烧出了环境危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家并非无所作为。但贺兰山煤层燃烧的治理,却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现有的灭火技术,如窒息法、隔离法、化学抑爆法等,在贺兰山都难以奏效。地下水循环系统使得窒息法难以实施;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隔离法难以建立有效的隔离带;而化学抑爆法在地下溶洞中可能引发更剧烈的燃烧。 更棘手的是,治理过程中还面临着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贺兰山的煤炭是优质资源,如果简单地将其掩埋或灌浆,无疑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在灭火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剩余的煤炭资源,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希望。更先进的灭火技术、更精准的资源评估技术、更有效的监测技术,都可能为贺兰山煤层燃烧的治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可以利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空中监测,实时掌握火势蔓延情况;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煤层燃烧进行模拟和预测,制定更科学的治理方案。 除了科技创新,生态修复也是至关重要的。德国在关闭煤矿后,将废弃矿区改造成公园和休闲度假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贺兰山也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在治理煤层燃烧的同时,进行生态修复,将受损的土地恢复生机。例如,可以进行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工程,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公众,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守护贺兰山。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支持科技研发和生态修复;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治理工作;科研机构应该加强研究,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公众应该提高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贺兰山煤层燃烧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它不仅关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更关乎我们如何看待自然,如何利用资源,如何守护我们的家园。这场持续了三百年的“地下火”,警示着我们,不能再无节制地索取自然资源,而应该更加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贺兰山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守护。让我们携手努力,扑灭这场“地下火”,让贺兰山重新焕发生机,让这片古老的山脉再次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让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让贺兰山的美丽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