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1日第18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记者采访了4位全国人大代表。
——编者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冯丹:
确保数据安全提升数据价值
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在充分发挥数据价值的同时,也要确保数据的安全。
建设和完善人工智能数据存力产业标准。要将人工智能存储产业标准纳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中,规范和牵引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围绕人工智能数据存储技术和产品的功能性能、节能环保等需求,开展领域热点产品、关键技术、测试规范标准制定工作,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存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等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
发展灾备产业、升级备份架构。围绕新计算模式、新网络架构和新应用场景,加强数据保护产业中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主体合作,促进跨专业、跨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壮大灾备产业能力。在数据价值大、密度高的行业持续开展灾备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遴选并推广一批灾备数据安全、数据存储等领域的优秀实践,形成新的行业标准,加快数据安全建设,提升数据价值。
(本报记者吴君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江门市市长吴晓晖:
提升“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水平
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既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要不断提升“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水平,为经济发展创造更优环境。
深化政务服务“好办”。进一步丰富网上办理事项,着力推动更多高频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通过打通信息壁垒,挖掘数据价值,释放数据红利。比如,江门推出“镇村视频通办”,已覆盖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重点产业园区,企业群众办事实现“就近办”。
优化民意诉求速办。通过精简审批事项目录,简化办理手续,提升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一网通办”用户黏性。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用好政府12345热线等渠道,提升“接诉即办”服务水平。
推动政务服务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持续推进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进程,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为企业群众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网络秩序。
(本报记者亓玉昆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远大:
实现网信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建设网络强国,要努力实现互联网、信息化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锚定国家科技战略制高点,积极参与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特别是企业要围绕国民经济主战场和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重大需求加大攻关力度。要集中力量建设自主可控、开放共享的全产业链,为行业内科研院校和相关企业提供合作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努力实现网络关键设备国产化,保障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重视网络核心技术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培养。在科技领域,尤其要重视以实战实训的方式进行人才培育筛选。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人才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在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形成合力,打造政策赋能、人才带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打通束缚网信领域核心技术发展的堵点卡点,实现互联网核心技术的自立自强。
(本报记者金歆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
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
网络空间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比如网络谣言、网络敲诈等。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不断完善并有效执行法律法规,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进一步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聚焦人工智能、网络数据安全、反对网络暴力等重点领域和技术发展前沿领域,加快立法步伐。
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对网络敲诈等突出问题持续打击,形成有力震慑。特别是要坚决整治诱导未成年人盲目追星、沉迷网络游戏等行为。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运用能力,提高执法精准性和效率。此外,加强网信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形成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合力。
加强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网络素养。比如,对于针对老年人的网络诈骗,相关部门既要严厉打击,也要以案释法,对社会公众进行警示提醒,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空间法治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魏哲哲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