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黑龙江新闻网 2024-11-21 09:10:25

哈尔滨工业大学实景大思政课。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漠河文化旅游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哈尔滨工程大学“星海1000”号极地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探幽北极。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东方红小学教师在开展校内课后服务。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中的月尘舱。

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在帽儿山实验林场接受生态文明教育。

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带领学生在做实验。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田甜本报记者赵一诺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黑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迈向教育强省步伐更加坚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矢志不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9月24日,第六届黑龙江省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在黑龙江大学举办,赛程中,全省高校党支部书记各展风采。据悉,2024年我省高校46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再见成效。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我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成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全省教育重大工作。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省中小学100%修订“两个议事规则”,书记、校长分设率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印发民办高校党委工作规则和议事规则示范文本,相关工作案例入选中组部、教育部案例选编。深入实施“对标创优工程”,高校党建工作获评全国示范100项,3名共产党员、2个基层党组织获全国“两优一先”表彰。

“为何要建设‘地面空间站’?‘地面空间站’运行以来创造了哪些国际和国内‘首次’?”……今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将思政课开进“地面空间站”,该校组织思政实践团走进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沉浸式开展实景思政课。同学们在聆听国之重器打造背后故事的同时,深刻感悟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我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探索具有龙江特色的思政课建设新路径新实践,着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全国首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提前一年完成国家试点任务,构建“1+13+N”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平台,首创印发“六库”12册,创建东北三省一区课程教学联盟。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中小学德育“红扣子”工程,在全国率先整体推后中小学生到校时间,特色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五色劳动教育”育人模式成为全国先进典型,一批又一批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茁壮成长。

2聚焦人民群众关切期盼

不断增强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9月,哈尔滨市新区,一所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大型幼儿园正式开园,能够招收400名幼儿,活动室、衣帽间、盥洗室、功能教室一应俱全。从只有1所公立园,到26所高质量公立园全面开花,2015年以来,新区发展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重要途径,持续增加教育投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61所,新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1293所,增加普惠性学位近15万个。学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43%,义务教育巩固率连续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8年的95.16%提高到97.15%,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58个百分点。一串串数字背后,一批又一批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校园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筑起基础教育迈向优质均衡的坚实步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在全国率先实行零择校、零择班、零择位、零指定的“四零承诺”,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同招”,实现中小学上学“不求人”。全学段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取暖费补助标准由260元提高到370元,“四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城乡全覆盖。30万人口以上县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以上,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终身学习体系不断完善,市、县(区)社区教育机构覆盖率100%,让人人可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蔚然成风。

优化教师管理与资源配置,“特岗计划”累计补充乡村教师2.36万人,“县管校聘”改革促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10.4万人,“国培”“省培”计划培训教师16.5万人,省级培训名师名校长3110人,入选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涌现出“时代楷模”刘永坦、杨士莪,“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坚、王丹凤等一批优秀教师代表,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全面提升,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更坚实保障。

3强化科教战略支撑引领

持续提升服务龙江振兴发展能力

前不久,哈尔滨尚志市龙王庙村一望无际的稻田旁,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学院李冰教授研发的胚芽米智能加工生产线正式落地。与此同时,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尚志市签订校地全面合作协议,打造38公里沿线特色产业带,扎实推进成果转化,为农业插上“智慧翅膀”。

我省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重要论断,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龙江重点产业需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领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科研创新平台新体系,全省高校现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690余个,2018至2023年全省高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8项、省部级奖励803项,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龙江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高校学科专业“一校一案”优化调整,压减停撤专业点178个,改造升级专业点287个,新增专业中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服务龙江“四大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占比均超过70%,ESI全球前1%学科由2018年的31个提高到69个,厚植新质生产力生成的优势底蕴,为龙江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实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从夯实基础研究支撑和加快技术转移转化双向发力,2023年全省高校转化科技成果4697项,其中成交额200万元及以上的164项。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获国务院激励支持,入选部省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省份,组建40个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10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含国家级1个),我省首个职教本科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获批成立,边境地区职业学院漠河文化旅游学院实现招生,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以人才高质量发展支撑全面振兴发展,实施“头雁”“龙江学者”支持计划,成立黑龙江工程师学院,创新实施“振兴龙江”强基固边专项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全省高校现有五类高层次人才2811人,其中院士34人,2020年以来全省高校留省就业39.96万人,人才集聚回流态势全面向好。

4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赋能

全面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活力

去年3月,教育部、黑龙江省在京签署《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我省成为新一轮首个与教育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省份,开启了推动龙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现代化强省建设新篇章。日前,黑龙江省与北京大学举行工作会谈并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龙江教育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我省时刻拧住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系统思维、破立并举、守正创新,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从大战略上抓教育改革,省委大力推进科教振兴,省委全会部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步伐,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三年攻坚行动,推进边境地区数字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国家中小学、职业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服务智慧平台试点省份,建设数智教育先行区15个、重点校58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

在全国首创实施高校高质量发展增值性评价,开展区域教育生态监测、人才满意度测评、科研分类评价,出台《黑龙江省教育督导条例》填补地方立法空白,以机制创新激发改革活力。建成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服务平台实现教育“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考试“六项管理”,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实现全覆盖,“3+1+2”模式新高考平稳落地,教育治理体系规范有序、日渐成熟。

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六年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1700余项、来华留学6.7万人,建成全国最大的省级中俄同类大学联盟集群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中俄中学联盟,持续举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哈尔滨),在多个国家建设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鲁班工坊”“开物工坊”,不断扩大龙江教育国际“朋友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战略目标扎实迈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