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橙柿直通车接到一位女士求助,说婆婆的老房子在长河街道,空了10多年没人住。老公家四兄弟,年轻时有的去新疆,有的去西北,后来都回到杭州,跟着子女住,帮他们带小孩。这几年小孩长大了,四兄弟也老了,觉得去养老院不如一起回自家小院养老。商量好回去一看,老房子旁边不知道什么时候装了3个大配电箱,最近的离窗户不到10厘米,老房子是木头的,想想都慌……
当时记者咨询了电力部门,工作人员说这是电力分支箱,当初估计老房子没人住,就贴着房子安装了。天官社区工作人员说,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正在研究。
快一个月了,事情有没有新进展?四兄弟重聚养老的愿望能否实现?
长河历史文化街区,小桥流水,过新当桥十几步,就看到来家的老房子,门牌是新当弄5号,白墙黑瓦,3间民房,靠东头2层,另2间是平房。大门紧闭,从门缝望进去,院子不大,20多平方米,满院都是半人高的杂草。
3个配电箱在房子西北侧,高1.4米左右,电箱外一圈护栏,一侧刚好挡住一扇木窗。
老房子出门就是古街,小桥流水,街坊邻居们坐在桥头聊着家常。
86岁老大住在武林路夫妻俩都是热心肠
来家四兄弟的老大来佐相,今年86岁,和老伴住在武林路。腿脚利索,没有老年基础疾病,只是严重耳聋,几乎听不到声音,通过他老伴谢奶奶,才了解到一些情况。
谢奶奶从丝织厂退休,她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又在街道社区当志愿者,获得不少街道颁发的荣誉证书。她说:“我就是热心肠,看到人家有事就想上去帮忙。”
回忆起大伯年轻时候,谢奶奶眼里充满欣喜。她说老伴年轻时在长运公司上班,工龄长达40年。为人正直善良,不争不抢。
“当时单位加工资,有名额限制,老头子自己主动不要,让给了别人。到了一定年限可以升职,他也不去争,就是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事情,单位里不管谁家造房子或者有事情,他都要去帮忙……”
提起长河老房子,谢奶奶说,她嫁过去的时候就在老房子住着,那个时候好大一家人,很热闹。
来大伯提到老房子,情绪也有点激动:“我从小生活在那里,在那里结婚生子,后来出来工作,但逢年过节都还要回去,兄弟几个聚在一起,对那里很有感情的。”
来大伯喜欢种花种草,阳台上放满了他栽种的各种绿植。他说如果有一天回到长河的老房子,兄弟几个一起生活,他也能有更多空地,种更多的花花草草。
81岁老二现在住在湖州
四兄弟的老二来佐钰,81岁,现在住在湖州,也是因为听力问题,他的女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来二伯的女儿说,爸爸是越战老兵,退伍后分配到湖州一家国企,最后在湖州定居,现在和他们同住在一个小区。
“因为我出生在湖州,对长河那边的老房子印象不是很深。奶奶在的时候,我们每年都会回去,奶奶不在了,那边亲戚也就少了走动。
“爸爸想去老房子养老,我们也是赞同的,但如果长期居住,我们也不放心,最好是那边住一阵子,再回来湖州住。”
78岁老三最先提出回老房子养老
最先提出抱团养老主意的,是老三来佐才,78岁,和老伴住在朝晖小区。
来三伯说自己12岁时母亲去世,大部分时间是奶奶养大的,15岁就出去打零工,做过木工,干过财务。父亲在西兴丝光厂上班,后来他也进了丝光厂。父亲1982年去世,他51岁下岗。后来杭州招第一批城管协助人员,29个人报考最后留下3个,他是其中之一,一直干到60岁退休。
来三伯的老伴是杭州人,比他小3岁,2人相亲认识,当时一床新棉被,就在长河的老房子结了婚。再后来儿子在杭州买了房,他们就一起搬过来,至今已经有20多年。
来三伯说,长河的老房子一直空着。“现在孙女也17岁了,我们也要过自己的生活了,养老院我们也想过,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如回老家养老,落叶归根么。
“我跟其他三兄弟说了想法,他们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我们都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兄弟几个在一起么,也可以相互照应……”
75岁老四感慨:兄弟聚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
“我四五岁的时候,印象中长河街道根本没空地,房子都是连在一起的,我奶奶当时说‘十匹狼都进不来’。我们小时候玩玻璃球、到池塘里跳水……后来我们长大出去工作,聚少离多,这里也该拆的拆、人走的走,没剩下几户了。”老四来佐袅说,长河的老房子算起来上百年了,父亲兄弟2个,他们这一辈共有12个儿子,他家4个,还有8个堂兄弟,几代人都一起生活在这里。
“以前日子苦,父亲一个月20多块钱工资,要养活一大家人,我们小时候,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事。我15岁被十二局招工,大家都说这个小伙子真小啊。我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再艰苦的环境都能适应。
“当时我做海洋勘探,海浪那么大,我说跳就跳下去了,反正就是稀里糊涂往前冲。”大伯说他年轻时,浙江几个大的水电站修建都参加过,后来调到杭州,省内高速公路、沿海码头也都曾参与过修建。
“十二局干了8年多,后来到交通设计院,专门搞航道码头勘探,干到1995年,又调到厅机关服务中心,一直到退休。在单位工龄基本就是最长的。”
他说自己年轻时身体特别好,“工会有个年轻小伙子结婚装修房子,看着几袋水泥,发愁怎么提到楼上。一包水泥100斤,我三趟就给他拿上去了”。
工作后四兄弟聚少离多,那时候没有手机,兄弟之间、堂兄弟之间只能写信:“我也常常记挂他们,二哥参加越战立过三等功,全家人都为他骄傲,走马路大家都要给立功的人开道的。
“这一辈子很快,眼睛一眨就过去了。以前大家都要忙着带孙子孙女,现在儿孙都长大了。这把年纪,大家还能见多少年?我们兄弟能聚在一起时间不多了,能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就是最好的。”
老屋装修交给小辈老三还在跑配电箱的事
为了尽快回到老房子,老三隔三差五就给社区打电话,询问配电箱的事。
“装修的事就交给小辈去处理,我们不干涉,兄弟几个都想回到老房子养老,老房子那边环境也好,又是平房,出门方便,周边的生活配套也便利,毕竟那是我们的根。”
记者再次联系天官社区,工作人员说,这3只配电箱是旧城改造时装的,已经10多年了,当年主事的领导有些也退了,有些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核查。
滨江区供电局工作人员说,时间很久了,当初办理这个事的人也已退休,当初规划的安装位置,肯定经过社区确认,现在要换位置,涉及施工费和新场所,都需要社区或街道配合。
长河来家四兄弟能否实现回家养老的愿望?
橙柿直通车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