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之死:气节与争议并存,引发历史沉思。

小万说 2024-11-21 10:15:41

那是一段血腥而悲壮的历史。朱棣一声令下,方孝孺十族近千人被押往刑场,一时间,刑场上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这场残酷的杀戮持续了整整七日,而这一切,仅仅源于方孝孺的一句 “死即死耳,诏书不草!” 朱棣已登上皇位,身着龙袍,可方孝孺宁死不屈,坚决不为其起草即位诏书。朱棣本就性急,若不是渡江前姚广孝修书告诫 “杀孝儒,天子读书种子绝矣”,方孝孺恐怕早已性命不保。然而,方孝孺气节非凡,面对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当朱棣以诛杀九族相威胁时,他更是大义凛然地回应:“莫说九族,十族何妨!” 生于军营的朱棣,怎容得下这般忤逆,盛怒之下,下令将方孝孺的九族一一带到他面前处死。古代的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高祖至玄孙的直系亲属九辈人,二是 “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无论是哪种说法,被牵连者都数量众多且无辜,可见这种连坐惩罚的残酷。而方孝孺的 “诛十族”,不仅包括九族,连他的门生、朋友也被算作第十族,总计 847 人在方孝孺眼前惨遭杀害。从牵连范围来看,朱棣采用的是第二种解释,其波及之广令人咋舌。为处决这些人,竟用坏了 48 把刀,耗时七天七夜,方孝孺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亲人和朋友一个个死去。 方孝孺并非普通人,他自幼熟读诗书,是明朝大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朱元璋在位时,就赏识他的品格和傲骨,将他安排在太子朱标身边辅佐。朱标去世后,他又被安排在朱允炆身边,为其出谋划策,朱允炆颁发的圣旨、诏书皆出自他手,就连给朱棣的檄文也是他所写。 朱棣本无意篡位,因在北京抵御北方外敌而手握兵权,却遭朱允炆削藩,又经姚广孝挑拨,最终发动 “靖难之役”。经过四年血战,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不知所踪,而方孝孺作为朱允炆的重要谋士,面对朱棣的劝说,不为所动,将笔扔在地上,把纸撕得粉碎。看着族人、好友相继死去,他虽内心痛苦,却面容坚定,未曾眨眼。朱棣见状,命人割去他的舌头、砍掉双腿,可方孝孺依旧坚贞不屈,最后在午门被凌迟处死,杀身成仁,其事迹被后人誉为 “儒家之绝唱”。 不过,也有人认为方孝孺是自私的。他的族人因他的气节而失去性命,他用 873 颗人头成就了自己的名声。但这种观点是从现代角度出发的。在古代,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朱棣篡位,皇位来路不正,方孝孺对朱允炆尽忠符合当时的思想观念,文人的傲骨也不容他屈服,所以在当时他被奉为英雄。而且,朱棣的残暴与朱元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瓜蔓抄” 和方孝孺的遭遇就是明证。方孝孺不畏强权、宁死不屈的精神,穿越时空,更值得后世敬仰,成为历史长河中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时刻提醒着人们气节的价值。

0 阅读:2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