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边防战士魏德友,回山东老家相亲,因为长相英俊,上门相亲的女孩排成长队

小娅说知识 2024-11-21 11:45:44

1964年,边防战士魏德友,回山东老家相亲,因为长相英俊,上门相亲的女孩排成长队,他不紧不慢,放出话去:跟我结婚可以,只需答应1个条件!谁料,条件一出,吓跑一大群女生。 1964年,24岁的魏德友,在山东老家相亲时提出了一个“特殊条件”。姑娘们听完后纷纷摇头离去,只有一个女孩说:“我愿意!”这是怎么回事? 魏德友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小时候,家乡曾被日军侵占,父亲为八路军送物资时被抓,遭受严刑拷打。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深深影响了魏德友——他从小便立下志愿,要为国家做一番贡献。 参军后的魏德友被分配到北京军区担任通信兵,工作勤奋、表现优异,本有机会转业后留在北京。然而,1962年新疆边境频繁发生边民越境事件,党中央决定调遣干部、职工奔赴新疆,开展屯垦戍边。魏德友主动申请转业,他说:“既然国家需要,那我就去!” 1964年,魏德友和30多名战友一同来到新疆萨尔布拉克草原。这里位于中哈边境,地广人稀,环境恶劣。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大风裹着雪粒扑面而来,夏天,蚊虫多得令人防不胜防,甚至被戏称为“十只蚊子一盘菜”。魏德友和战友们住在地窝子里,吃着黑面馒头,用双手在荒地上开垦田地,种树、种草,还要巡逻边境线。 但魏德友的父母放心不下,几次托人捎话让他回老家成家。 1967年,魏德友请假回山东相亲。消息一传开,媒人纷纷上门,姑娘们排起了长队。毕竟,身为退役军人的魏德友,仪表堂堂,又有稳定的工作,怎么会不受欢迎? 然而,魏德友知道边疆生活的艰苦,他不想隐瞒,更不愿耽误别人。 他对媒人和姑娘们直接说:“嫁给我可以,但必须跟我去新疆,一起守边。”一句话,吓跑了一大半人。毕竟,对当时的姑娘们来说,新疆的遥远和荒凉几乎就是另一种生活的“绝境”。 可就在大家纷纷退缩时,一个叫刘景好的姑娘站了出来。 她看着魏德友,语气坚定:“我愿意跟你去。”魏德友再次确认:“边疆的日子很苦,你不后悔?”刘景好笑了:“再苦,有人陪着,就不怕。” 结婚后,刘景好跟随魏德友,坐火车、转汽车、换驴车,一路颠簸一个多月,终于到了萨尔布拉克草原。当她看到眼前的一切时,整个人都愣住了——这哪是家?地窝子低矮潮湿,四周漏风,屋顶还在漏雨,连口像样的井水都没有。 “魏德友,你骗我!”刘景好委屈地大哭,甚至收拾包裹准备离开。但荒漠中,她分不清方向,只能无助地坐在地上。魏德友追上她,愧疚又诚恳地说:“给我三年时间,三年后我们就回老家。”刘景好咬咬牙,答应了。 然而,三年过去了,魏德友并没有离开。他越来越明白,这片边疆的守护有多重要。 萨尔布拉克草原是中哈边境的一部分,曾发生过多起边民外逃事件,甚至还有外国人来拉运中国边民,车轮在荒滩上轧出了深深的车辙。这些事让魏德友坚定了一个信念:“边境线必须守住。” 妻子刘景好渐渐理解了丈夫,也试着融入这里的生活。 最初,她害怕独自在地窝子里,每天都担惊受怕。后来,她主动要求跟着魏德友巡逻,虽然几次累到走不动路,却从未抱怨。她开始学习巡边技能,逐渐成为魏德友的得力助手。 边疆的日子并不平静。一次暴风雪中,魏德友被困在沟里,寒风冻得他几乎失去知觉。等到妻子找到他时,他已奄奄一息。刘景好用瘦弱的身躯把丈夫背回窝棚,照顾了整整一个月才将他救回来。这样的经历,夫妻俩数不胜数。 1980年代,兵团裁撤,边境线上几乎没人了。魏德友却主动申请留下来,放弃被调往条件更好的地方。他说:“人一走,边境线就空了。不法分子就会动歪心思,我不能走。”从此,这片边疆只剩下魏德友和他的妻子。他们靠养牛羊为生,一边放牧,一边巡逻。 几十年来,魏德友巡边的总里程超过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圈。他劝返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越界牲畜万余只,确保了边境线的安全与稳定。他和妻子还见证了界碑的设立、国防公路的贯通。站在界碑旁,魏德友流着泪说:“总算看到边境稳固,我的心也安了。”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相亲时提出“特殊条件”的年轻人,会用一生践行承诺? 如今,魏德友已是耄耋老人,仍然守在萨尔布拉克。他的二女儿魏萍,也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成为护边员。一家三口用行动诠释了爱国的意义。

0 阅读:18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