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援新兵纷纷亮相,CBA俱乐部杯能给中国篮球带来什么?

齐鲁壹点 2024-11-21 11:52:1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冯子涵

俱乐部杯依旧是外援唱主角。新华社发

北京时间11月17日,首届CBA俱乐部杯第一阶段小组赛收官,八强球队也随之出炉。北控、天津、山东、浙江、上海、山西、新疆和北京成功出线,齐聚明年2月份的决赛阶段。

在大批本土国手被征召缺席,以及4节8人次外援的客观条件下,这个全新的比赛,有了不同的魅力。除了磨合阵容、锻炼新人外,紧凑的赛制和灵活的调配,让俱乐部杯也有了更大的可塑性。

小鬼当家

观赏性变小了

“杯赛是给年轻球员的舞台,怎么演就要看他们自己了。”广东男篮主教练杜锋这样说。

由于中国男篮组织备战亚预赛的集训,共有11支CBA队伍的18名球员无缘该赛事;还有4名球员入选中国台北男篮集训名单,他们同样缺阵。一些外援或受到国家队征召,或休养生息,也没有报名参赛。

于是,“小鬼当家”成为不少球队征战联赛杯的主旋律。

参赛各队的实力差距,无形之间相较联赛有所缩小,其中不乏爆冷场次的出现,像是辽粤两支老牌劲旅,均以1胜3负的小组战绩早早出局;20支球队中,只有上海男篮在小组赛实现了全胜战绩,其余全部有过输球。

不过,实力差距缩小,并不代表比赛内容足够丰富。

CBA俱乐部杯与NBA季中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同的是,CBA杯赛的胜负并不计入常规赛,而是自成体系。因此,不少球队直接战略性放弃,借机轮休主力球员,吉林、四川、辽宁等队伍,还在一些场次直接派出全华班阵容。

新人唱主角,意味着比赛的流畅度下降,年轻球员经验不足,比赛失误连连,节奏也跟着慢了下来。

数据显示,联赛第一阶段每48分钟回合数平均值为91.9,而杯赛第一阶段仅为78.6。百回合得分、有效命中率、失误率等数据,都要比联赛降了一档。这不仅说明了年轻球员还“欠火候”,也暴露出各支队伍缺乏双线作战的能力。于是,在联赛、杯赛这道选择题中,他们只能牺牲杯赛,保证联赛成绩。

CBA引入俱乐部杯,初衷是丰富赛事体系,增加比赛场次,提升联赛的整体竞争力和观赏性。然而从第一阶段来看,杯赛的定位略显尴尬,甚至有球迷更是戏称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同“鸡肋”。

以赛代练

新外援热身场

虽然本赛季常规赛的外援使用政策,已经修改为4节7人次,外援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但在每节都能使用双外援的杯赛,外援更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最重要因素。

纵观出线的8支球队,几乎每队都至少有两名强力外援助阵;球员场均得分榜,前16名均由外援包揽,前20名中,本土球员只有青岛队的王睿泽挤进了榜单,但他只是出战了1场比赛。如果去掉只出战1场的球员,前20名中没有一位来自本土。

更重要的是,许多队伍报名了本次窗口期签下的新外援,以赛代练,在考察新援的同时,也让他们尽快融入球队的体系中。

小组赛中,山西队的哈里·贾尔斯、深圳队的特雷沃·汤普森、浙江队的科比·西蒙斯、广东队的阿多尼·阿姆斯、青岛队的乔丹·米奇和四川队的尼文·格洛弗等人,都在杯赛完成了在新东家的首秀。

11月16日刚被四川队签下、出战1场俱乐部杯比赛的外援尼文·格洛弗,单场轰出了50分,他也成为本赛季和俱乐部杯历史上首个达成此成就的球员。不过,也有表现欠佳的球员,像是贾尔斯出战3场比赛,只有1场比赛勉强得分上双,还需要再适应。

通过杯赛检验外援成色,成为俱乐部招兵买马的新思路。用实战磨合阵容,提升球队的凝聚力,也成为本届杯赛的一个特点。

常规赛前十轮仅赢一场的上海男篮,在休赛期聘请了卢伟担任主教练。换帅如换刀,他们在俱乐部杯的首战,就以88:84掀翻了联赛黑马山西队。随后他们连下三城,在小组赛中脱颖而出。“一个多月沉闷的心情终于爆发出来了,希望球员再接再厉!”卢伟感慨道。

扩朋友圈?

未来可能无限

本届杯赛的四个赛区中,定州、蓬莱、惠阳三个赛区所在地,均没有CBA球队。其中定州所属的河北省,更是没有一支CBA球队。将杯赛放在这些城市,让更多所在地没有CBA球队的球迷,也拥有了现场观赛的机会。

与此同时,CBA球队在比赛之余走进校园,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职业球员,领略篮球运动的魅力,也在无形之中促进了校园篮球的发展。

回到赛事本身,末节允许双外援登场,放开球员参赛年龄限制等此前被讨论许久的话题,如今也已成为现实,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篮协“求变”的决心。

未来,俱乐部杯还可能会成为中国男子职业篮球改革的“前哨站”。

首届杯赛,仍在CBA的20支球队内进行,被视为联盟内的“自娱自乐”。面对CBA联赛尚未扩军的现状,有声音呼吁NBL、CBDL,甚至CUBAL(大学生联赛)都能够参与进杯赛,不仅能给各支球队提供学习、切磋的机会,更能够提升比赛的精彩程度,从而盘活中国篮球。

外界的建议不无道理,在足球领域,国内足协杯、英国的足总杯等赛事,已经打通了各级联赛壁垒,成为低级别球队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赛制架构和时间安排上看,俱乐部杯的确符合“扩大朋友圈”的构想。

首届俱乐部杯是一次虽有不足,但值得鼓励的尝试。相比起庞大而复杂的联赛,“船小好调头”的杯赛,无疑具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或许在将来,人们能够看到更多的优秀球员在这里崭露头角,俱乐部杯不再是“鸡肋”,而是从俱乐部到球迷群体,都垂涎的“鸡腿”。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