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究竟有多艰难?说实话,物质上的困难根本就算不上大麻烦。 “两万五千里长征”,这几个字仿佛自带BGM,自带滤镜,从小到大,我们常常听人提起,但很少真正体会到它的分量。 课本上的描述总是宏大叙事,英雄主义,仿佛红军战士都是钢铁侠,刀枪不入,一路高歌猛进,但真实的长征,远比我们想象的残酷得多,也更接近人性的本质,这考验了我们的信念和生命,是希望与绝望的较量。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是什么支撑着红军战士们前行? 是信仰,是那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信仰并非空谈,它体现在红军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上。 国民党那边到处散布一些关于红军的恶意谣言,把红军说成是恶魔,挑起人们对民族的偏见,但红军却用行动打破了谣言。 他们对少数民族的习俗和信仰很尊重,还帮忙少数民族组建武装力量,推动经济和政治上的发展。 长征不仅仅是信仰的考验,更是生存的挑战,缺衣少粮是家常便饭,饥饿如影随形。 湘江战役之后,咱们粮食越来越紧张,等来到草地,简直连一颗米粒都找不到,青稞炒面都成了奢侈品。 没找到干净的水,只能硬吞,实在不好喝,有些人甚至来不及将青稞磨成面,只能一粒粒地啃,这种吃法,不仅吃不饱,还难以消化,时间长了身体也受不了。 在战士们的食物里,树皮和草根成为了常客,这些食物营养不足,导致不少人都出现了中毒情况。 皮带、皮鞋、皮毛坎肩、马鞍子这些带有皮毛的物品,全都被烹饪来吃,有的烤着吃,这些在今天看来难以想象的东西,在当时却是比金子还宝贵。 更令人心酸的是,一些战士饿到极致,竟然从自己的粪便中挑出未消化的青稞粒,洗洗再吃掉,高级将领不忍心战士们受苦,把自己跟随多年的坐骑都杀了,这场景,真是又心酸又没办法。 过草地,更是长征中最残酷的篇章之一,红三军团十一团的经历,就是这段历史的缩影,这片泥潭深不见底,好多生物都陷里面了。 战士们挖老鼠洞,熬老鼠汤;找香菇,挖野菜;啃死马的骨头;甚至从粪便中寻找麦粒,可还是有不少人在地上栽了跟头,就此再也没能爬起来。 哈达铺,本该是休整的地方,却成了另一个悲剧的发生地,久违的饱餐,却成了夺命杀手,干硬的锅盔,在肚子里吸水膨胀,活活撑死了九名红军战士,这残酷的现实,令人唏嘘不已。 长征,那是用无数勇士的血肉之躯铸就的壮丽篇章,许多战士英勇牺牲,他们的奉献成就了永恒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是信仰的凝练,是勇气的象征,是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体现。 这次经历让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升华,打造了一支意志坚定的钢铁之师,这种力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再次得到了印证。 不管遇到啥难题,都得有信心,别轻易放弃,总得有点希望嘛,别忘了享受现在的好日子,也别忘了那些为了我们付出生命的英雄们,新时代里,我们怎么把长征那股劲头传下去?在平静日子里,怎么保持那种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劲头? 长征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不再只是那两万五千里的艰难征程,它已成为我们心中共同的精神追求,这得靠我们实实在在去做,用心去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