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曾发生过一起“警察丢枪案”:短短 2 个月,这把枪就打死了5个人。所以,公安部下达了死命令:4月之前,必须破获丢枪案!但任凭办案人员怎么搜查,犯罪嫌疑人都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没有任何踪迹,直到一张擦大便的废纸,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1997年12月1日,西安的一个下午,冷风穿过街道,带着初冬的肃杀。 一名便衣警察正在执行一项秘密任务,驾驶着摩托车在街头穿行。 突然一辆小汽车失控冲来,双方猛烈相撞,警察被抛飞出去,倒地昏迷。 路人迅速围拢过来,有人拨打120,有人尝试施救,混乱中,没有人注意到他的腰间,那把配发的六四式手枪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警察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情况逐渐稳定。 然而这起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迅速掀起了一场风暴,警察丢枪是极其严重的事件,尤其是在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的年代,枪支一旦落入歹徒手中,后果将难以预料。 西安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追查这把丢失的枪。 从最初的调查中,警方没有发现任何线索,附近没有目击者,没有监控拍下嫌疑人的行踪,案发地更是杂乱无章。 这种情况下,枪的下落成了一个谜,仿佛随着现场的混乱一同消失,专案组成员昼夜不休地分析案情,翻查所有可能的方向,但调查始终没有突破。 1998年1月,案情迎来了更加严峻的转折,那把枪开始频繁出现,但它带来的却是血腥和死亡。 短短两个月内,西安及周边地区发生了五起枪击案,每一件都造成了无辜者的死亡,死者中有一位正在路边等车的市民、一位深夜回家的小商贩,还有一名为保护财物被射杀的工人。 随着案件接连发生,社会恐慌迅速蔓延,人们开始谈枪色变。 公安部对这一系列案件高度重视,下达了死命令:必须在1998年4月之前侦破丢枪案,并追回这把六四式手枪。 时间成了办案人员最大的敌人,专案组重新梳理所有细节,对案发地、枪击案的现场以及可能的目击者逐一排查。 调查的范围越来越大,卷宗堆积如山,但犯罪嫌疑人依然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3月中旬,一件看似毫无关联的小事让案情出现了转机,专案组成员在对枪击案中某个现场的垃圾堆进行彻底搜查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张用来擦拭粪便的废纸。 纸张上隐约印有“西安市福华钢铁厂”的字样,尽管看起来不值一提,但在毫无进展的情况下,这成为唯一的突破口。 办案人员带着这张废纸,迅速展开调查,他们连夜赶到福华钢铁厂,从厂区档案到员工出入记录,一一核查。 厂区工人们起初对这张纸毫无印象,但一位工人突然回忆起,几天前,有一名外来男子经常出现在厂区附近,看上去形迹可疑。他常在垃圾堆附近翻找,不与人交流,行为怪异。 通过多方调查,警方逐渐锁定了嫌疑人董利。 董利1973年出生于陕西省泾阳县中张镇石塔庄村,他在家务农多年,因生活窘迫早早辍学,性格孤僻。 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并不好,甚至有些人提到,他曾经因为盗窃被当地派出所抓捕过。 董利的名字被确定后,专案组对他的活动轨迹展开调查,令人震惊的是,在案发期间,他曾出现在几个与枪击案相关的区域。 警方对他的住处进行突击搜查,却发现他已经逃之夭夭。时间越来越紧,董利的行踪成了专案组的重点目标。 经过多方摸排,警方终于在一个废弃厂房内发现了董利的踪迹,那是1998年3月底的一个深夜,警察们悄悄包围了这座厂房。 当他们冲进去时,董利蜷缩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手中没有武器,神色木然,像是早已放弃了抵抗。 随着董利的落网,案件开始水落石出,他供认了枪支被盗后的全过程。 原来,1997年12月1日,他恰好在事故现场附近徘徊,当看到倒地的警察和混乱的人群时,他趁机偷走了那把枪。 起初他只是将枪当作一种“防身”的工具,没想到它给他带来的不仅是所谓的安全感,还有更大的欲望与疯狂。 短短两个月内,董利利用这把枪实施了多起犯罪,从抢劫到枪杀,他的每一步都在加深罪行。 几起案件中,他甚至在没有抢到钱财的情况下直接射杀了无辜者,手段残忍至极,当被问到为何要这么做时,他只是低声说道:“有了枪,想试试。” 警方在厂房内找回了那把六四式手枪,枪膛内还有几发子弹,随着董利的供述,他的罪行也被彻底揭开。最终,他因抢劫、杀人等多项罪名被依法判处死刑。 案件落幕,但留下的教训和反思却深深刻在所有人的记忆里,丢枪案的侦破过程告诉每一个人,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线索,也可能成为案件的突破口。 而那张用来擦拭粪便的废纸,恰恰是整个案件的关键转折点。 这起“12·1丢枪案”震动了整个西安,也成为中国公安史上一段难忘的记忆。每一个参与破案的警察都记得那些不眠不休的日子,更记得枪击案受害者家庭的眼泪。
枪响了,出事了。忙活了
成就了一个好演员……
现在我们这边派出所里对枪支管理比较严,有专用的枪支管理室。
第一回听说。
被拍进老版中国大案录里
真理在手,胆子就大了。
看看,抢枪杀人,做缺德事的又是农村人